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趣味历史小故事(精选)

时间:2025-02-12

以下是22个趣味历史小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1. 班超投笔从戎

东汉时期,班超家境贫寒,靠抄写文书维持生计。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突然扔掉笔,大声说:“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定远侯。

2.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率军征讨张绣时,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皆斩之”。然而,曹操的马受惊闯入麦田,违反了军令。曹操割下自己的头发,代替首级,以示惩罚,全军为之震动。

3. 郑板桥卖画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画家,他卖画时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写对联,每字一两,扇子和斗方,五钱一幅。他还在润格中写道:“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4. 王羲之换鹅

王羲之酷爱鹅,山阴道士知道后,对他说:“先生若能为我写《道德经》,我愿将一群鹅送给你。”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后,抱着鹅高兴而归。

5. 韩信点兵

韩信是西汉名将,一次,他问部下有多少人,部下回答:“大约二三千人。”韩信说:“不对,应该是二千三百五十八人。”部下惊讶不已,韩信解释说:“我每次点兵,只要看他们列队的阵势,就能知道人数。”

6.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担心手下将领兵变,于是设宴款待石守信等将领。酒兴正浓时,赵匡胤说:“若非诸位,我不会有今日。但我身为天子,却无法享受天子之福,还不如当节度使快乐。”众将忙问原因,赵匡胤说:“谁不想要这个位置呢?”众将慌忙表示愿意放弃兵权。不久,赵匡胤便让他们交出兵权,改任地方官。

7. 刘备摔阿斗

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追击,赵云七进七出,救回刘备的儿子阿斗。刘备接过阿斗,却将其扔在地上,说:“为了这个小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赵云听后,感激涕零,更加忠心耿耿。

8.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担任宰相后,推行变法。他提出“青苗法”,让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向官府借贷,收获后再归还。这一举措缓解了农民的困境,但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王安石变法因阻力过大而失败,但他勇于改革的精神却值得称颂。

9.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初到汉营时,未被重用,于是离开。萧何得知后,来不及报告刘邦,便在月光下追赶韩信。刘邦得知后,非常生气,但萧何说:“韩信是难得的将才,若不追回,汉军将失去一位优秀的将领。”刘邦听从萧何的建议,重用韩信,韩信后来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

10. 诸葛亮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前,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船上扎满草人。第三天凌晨,诸葛亮将船驶向曹营,曹军以为是敌军来袭,便向船上射箭。结果,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11. 齐桓公好衣

春秋时期,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齐国人都跟着穿紫衣。齐桓公觉得奇怪,问大臣管仲。管仲说:“大王喜欢穿紫衣,百姓自然会效仿。大王若不喜欢紫衣,百姓也会改变。”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不再穿紫衣,齐国人也逐渐改穿其他颜色的衣服。

12. 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是秦朝权臣,为了试探朝臣是否听从他的命令,他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问众大臣。有的大臣不敢说话,有的大臣则顺着赵高说“是马”。从此,赵高更加专横跋扈。

13. 范蠡泛舟五湖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名就,却选择离开。他带着西施,驾一叶扁舟,泛游五湖,过上了隐居生活。范蠡还以经商为业,成为巨富,被称为“陶朱公”。

14. 韩愈谏佛骨

唐宪宗时期,皇帝崇信佛教,派人迎接佛骨。韩愈上书《谏佛骨表》,劝谏皇帝不要沉迷佛教。唐宪宗大怒,要处死韩愈。幸亏裴度等人求情,韩愈才被贬到潮州。后来,潮州百姓为了纪念韩愈,将当地的山、水、桥等都以韩愈的名字命名。

15. 朱元璋放牛

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寒,靠放牛为生。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放牛,突然下起大雨。朱元璋便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结果被雷击中,幸亏没有大碍。后来,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为一代帝王。

16. 唐太宗智退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突厥入侵。唐太宗亲自前往渭水桥,与突厥可汗对峙。唐太宗镇定自若,大声呵斥突厥可汗。突厥可汗见唐太宗气势非凡,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退兵。此后,唐太宗在渭水桥上勒石记功,以示纪念。

17.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刘备寄居在曹操麾下。一天,曹操邀请刘备一起煮酒。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列举了袁绍、袁术等人,曹操却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后,惊出一身冷汗,筷子也掉在地上。曹操见状,哈哈大笑,刘备趁机借机离开。

18. 魏武挥鞭

曹操在北方统一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一次,他率军经过碣石山,看到大海波涛汹涌,便写下《观沧海》一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首诗展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19. 孙权劝学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他看到部将吕蒙整天沉迷于武艺,不读书,便劝吕蒙学习。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鲁肃见到吕蒙后,惊叹地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0. 楚王问鼎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洛邑。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庄王问王孙满:“鼎有多大?有多重?”王孙满回答:“鼎的大小轻重,取决于国家的德行。”楚庄王听后,无言以对。

21. 齐景公好马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非常喜欢马。一次,他的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让臣子们为马服丧。晏子劝谏说:“马是畜生,不值得如此。”齐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建议,没有为马服丧。

22. 刘邦分羹

刘邦小时候,他的父亲刘太公对他的行为很不满。一次,刘太公骂刘邦说:“你这个无赖,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邦听后,非常生气,拿起羹匙,将羹泼到刘太公身上,说:“你这个老东西,就知道骂我。”刘太公见状,哭笑不得。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