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为什么不能动
外汇占款是外国货币及资产到了本国需要投放相应的本国货币使用,外国货币进入本国市场不能直接流通使用,需要兑换为等额本国货币使用。由于外国货币在进入本国市场时已经被人在商业银行兑换成等额本国货币,商业银行同样不能直接流通使用外币,最终这些外币会流转到外汇管理局账户中变成外汇储备。
最近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就是新政策措施的具体体现…
首先,高层认识到所谓经济的意义在于保障民生,经济的本质在于社会生产,在于可供人们消费的物质资料总数的增加…而货币只是为方便社会物质资料的交换流通而出现的价值符号。把吃穿住用等各种不同物质资料的劳动含量换算成一定单位,从一文一两一分的基本价值单位起计。
货币是依附于实体物资的,因此谁创造实体价值谁才最有权力制造发行价值符号!价值符号还可以理解为发行人的信用欠条。比如张三是个农民,他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粮食产能发行代表粮食的货币符号。比方说他可以发行一万元,然后一万元代表一万斤粮食!他在自己货币上注明:“张三发行币,每元一斤米“
然后他可以以此购买别人的物资,比方说他想买李四的猪肉,假定一斤粮食的价值含量等于半斤猪肉,那麽张三就可以用一元张三版粮食币买李四半斤猪肉。李四收下“张三粮食币“割猪肉给李四…然后可以在需要时找张三买粮食!再做另一种假设:李四收下了张三的粮食币,却暂时没有猪肉给张三了!于是就印制了“李四版猪肉币,每元兑半斤“以对等数目支付给张三…
另外张三李四还可以同样方式到赵五那里买衣服…赵五也可以发行以元计算的衣服币!
实际上所谓货币就是各物资生产人互相的欠条。谁发行的货币谁负责,要向货币持有人在约定时间内兑现实物资料!如果发行人死亡或不再承认所发货币,其货币就失去信用成为废纸,这和我们生活中收了别人欠条最终对方不承认是一个道理!
这个例子只是说明货币原理,以及实物与货币关系。并不是现实可以执行的方案。我们只是由此清楚认识所谓的以金银储备发行纸币的观点实际是一种谬论!而只有可供消费的实物价值才是货币发行的唯一依据!所谓的金银货币不过是与纸币同等功能的一般价值符号罢了!
认识到经济本质和货币职能后就会发现,单纯追求货币持有量,而忽视实物兑现能力是荒谬的!
在我们假设的例子上,货币都有明确的兑付方即发币人,发币人会考虑个人物资产能,一般不会发行超越兑付能力的货币。但是这种货币发行方式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是没办法执行的,所以只能由一个专业的社会公共机构统一发行社会货币,但是这样一来就背离了谁创造价值谁发货币的货币”背书”原则!反而是创造价值者不能发行货币。发行货币者并不创造价值。因此货币发行人实际成了不劳而获者!此货币也没有了明确具体信用兑付人…
但这又是社会货币发行方式的唯一选择!在封闭落后的甚至当代社会,人们不懂得货币原理与功能,因此权力阶层独掌货币,劳动者仅以卖出实物方式获得货币,却不能找货币发行人兑现实物,而只能找同样的劳动者去兑现,必然承受物价变动的压力,却不觉得不正常!
实际上人们不懂得这当中道理,几千年来甘被货币发行人白白索取…
除了官方以此白白索取民间财富外,还有民间众多不创造价值但以各种方式获得货币的人,都属于社会食利阶层,甚至蛀食阶层!
那麽这种情况是注定无法改变的吗?
不是的,其实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由官方机构(央行)印制所需货币,但不能随意用于官方直接支付,而应将货币以基本福利或低保方式平均派发全体社会公民,公民在有了实际劳动成果后,手中又有了”制式欠条”就可以以此代表自己的物资去同别人互换产品!通过货币的流通实现货物的流通…
之后会出现货币向部分善经营者手中积聚现象,然后 *** 再向这些人征收货币(也就是收税)用于官方开支和返民低保。这种方式虽然仍不能保证货币所得与个人物资创造相匹配,但已经更大程度实现了社会实质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上很多人热衷于研究通货膨胀,实际上通胀只是货币与物资的比例变化,而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关键在于货币分配是否公平)
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在我们国家依然没有实现的条件!
虽然 *** 不一定有这种觉悟,但是即便 *** 想这样做也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 *** 亦或我们的国家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
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了,货币发行的唯一依据是社会可消费物质财富的总存量!
除此外,连金银都没资格为非金银货币担保信用,何况其它!
但是我国的货币发行不是这样的,我国货币发行的依据既不是社会物质财富总量,也不是所谓金银存量,而是所谓的外汇储备量!
这是什么意思呢?
前有所讲,在社会形态中,没办法实行谁造物资谁发货币的方式,只能由官方统一印制,但在体制不健全缺少监督并人们不醒悟的情况下, *** 不能正当行使货币权,会存在很大滥发并不公平分配现象!
在改革开放初期,混乱的货币体系给经济也造成了一定混乱。虽然这是改革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是,却因此直接导致卖国银行法的修订出台!1994年人大通过执行,2003年12月 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修正的银行法,其中相关内容如下: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 *** 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 *** 债券
…
在从前, *** 的财政收入总是入不敷出的,也就是总要产生财政赤字! *** 通过发行国债向央行透支,最后再销账,实际上这成了我国增发货币的特殊手段!对 *** 经济总是有些正面作用的。而新银行法的出台,意味着这种方式的终结!
精英们制订此银行法的理由是, *** 印钞等于无偿获得老百姓创造的财富,而老百姓创造财富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要限制 *** 这种行为!
然而, *** 总是需要钱的,央行不给钱了!只能通过加强税收和出卖国有土地来实现财政收入。另外,社会财富是不断增加的,相应货币量也是需要同比例增加的。那麽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精英们有自己的办法,这个所谓的办法就是主动寻求外部货币殖民!也就是通过增印人民币买进外汇方式实现国内货币流量的增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汇占款,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 *** 免费获得财富的权利被剥夺了,但是同时这种权利 *** 给了外汇本币国,所以说新修的银行法是自求货币殖民的卖国法,是拱手把印钞权送给外国…
所谓外汇就是外国货币,主要来自外商投资和出口创汇。外汇不能在国内流通,所以只能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中国国内流通。
请注意这种兑换叫作买进外汇,虽然是央行买进的外汇,但这种外汇既不是央行资产也不是国家资产,它必须留在央行为兑出的人民币作抵押!这个时候,央行只进行了兑换业务,而没有增印钞票。
我们今天的出口不是为了明天进口,而仅仅是为了储备外汇,作为我们发行货币的依据!为了保持货币流通,外汇就不能动用…其实就等于存了一堆废纸!
本来以金银储量发纸币就是荒谬的,如今我们竟然要以外汇为”货币之锚”发自己的货币。用这种实质的”变异美元”做我国的基础货币。为什么这种人民币叫变异美元呢?因为这种人民币是美元换出来的,美元在央行手中为这种人民币背书抵押,这种人民币就等于代替美元在中国市场流通,所以名义上叫做人民币,实际就是美元!
我们为了实现国内货币的流动性就必须储备美元外汇,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增加人民币流量,而这种用新增人民币买进的外汇从法理上讲是不能动的,否则对应的占款人民币就成了所谓的”无锚货币”
出口企业把国内物资拉出去,再把外国货币拿回来,改造成人民币,导致国内实物在减少,货币在增加。理论上讲,我国的通货膨胀应很严重才对,但由于外汇都由出口企业和外商掌握,那麽向央行出售外汇获得的人民币自然掌握在这些人手中,那麽中国人民要获取自己的价值符号就要依靠洋币的恩赐。可想而知其艰难!所以,话说国内流动性多么泛滥,普通百姓却鲜能染指,就在于此。话说流动性多么泛滥,除了房价飞涨,一般消费品涨价却并不是太过严重。也在于此!钱在有钱人手中很难冲击一般消费品市场,而只是寻求更多投机赚钱机会!滋生特定领域的泡沫…
在外汇占款发行货币体制下,中国货币发行权实际掌握在外汇本币国手中,实际上等于中国 *** 和老百姓是一样的赚钱方式。中国 *** 没有货币发行权,完全靠收税满足财政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 入不敷出,自身尚有天量债务不知如何解决,哪还有精力给全民派发货币?
有人会说,我国外汇储备不过三万亿,而国内名义的流动性却高达百万亿以上…并不符合外汇占款数目,这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有限的基础货币在国内商业银行循环放贷一钱多用形成的账面数字或曰资本泡沫,不属于基础货币的范畴。而真正从印钞厂出来的有形基础货币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流动性泛滥跟货币发行没有关系,而在于商业银行不合理的信贷制度,在于其不怕破产的莽撞行为!这种行为已经为其埋下了不可回避的巨大风险!
泡沫就是泡沫,不可能一直膨胀,也不可能永不破灭!一旦投机热钱感觉无利可图就会选择出逃,一旦出逃,银行的底牌就会暴露。资本泡沫就会应声破灭,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将面临破产…
泡沫对经济没有丝毫正面作用,明智 *** 绝不应刻意制造泡沫,而泡沫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就决不能吝啬将其戳破!
我国的资本泡沫的形成主要在于:一,资本市场的漏洞给了投机资本可钻的空子。二,强制结售汇制度给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了方便之门。等于是死乞白赖求着热钱进来!所以说我国的经济泡沫的确是 *** 有意制造的,至少是 *** 主观政策导致的!起初是本着 *** 经济的美好愿望,但终究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靠资本投机发展的经济只是虚假的繁荣,物质资料全化作了土木工程,货币资本全流入投机者腰包, *** 和普通民众除了拥有一堆钢筋水泥构筑物外,就是一身还不完的债务…
投机资本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根本不会考虑社会责任!一旦感觉形势不对必然逃跑。怎么逃跑?怎么进来的怎么跑!大量人民币投机资本是美元变的,那麽所谓逃跑就是再变回美元。就是通过回收国内人民币流动性将不能动的”外汇储备”变成可动的”外汇资产”。
所以外汇占款不能动。
外汇占款,比如说是20万亿,这个算作是 m1 ,还是m2?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 *** 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外汇占款,比如说是20万亿,这个算作是 m1 ,还是m2?应该算是M2或M3,是潜在购买力,但外汇款项目前为止越多越好,千万不能花掉,否则国家有危险。
M1,M2如何计算?
楼上的人说的不错,不过不太具体:
M1和M2在国内具体是这样计算的:
M0=是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 *** 定期存单等
你可以发现,从上到下,它们的流动性在不断减弱。
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你把表中每项数据后面都标出来,相加即可得答案。
关于外汇占款怎么计算和外汇占款占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存款乘数怎么计算?
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存款乘数的计算公式:存款乘数=[[存款货币]]的总变动/准备金的变动
在银行不保有超额准备以及社会大众不会持有通货的条件下,存款乘数刚好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存款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例如:
甲企业到A银行存款100万元,A银行存款增加100万元。A银行将存款的2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准备金,其余全部贷给乙企业,即贷给乙企业80万元。
乙企业向丙企业支付货款80万元,丙企业将这笔货款全部存入B银行,B银行存款增加80万元。B银行将存款的2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准备金,其余全部贷给丁企业,即贷给丁企业64万元……这个过程不断继续。
如下表所示:
银行存款金额贷款金额准备金额
A1008020
B806416
C6451.212.8
D51.240.9610.24
……………………
合计500400100
原始存款100万元导致最终存款达到500万元,最终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这就是存款乘数。
扩展资料:
存款乘数的现实应用:
为保证经济增长所需的流动性供给,当前货币政策亟须在“扩乘数”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推动货币乘数上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央行曾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推动货币乘数升至4以上。
此外,考虑到当前外汇占款增量和央票余额大减,下半年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只有358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势在必行。只要信贷仍受限制、外汇占款在贸易和投资日趋平衡条件下的增量进一步减少,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趋势性下调。
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可逐步下调甚至取消,以此降低超储比率,抬高货币乘数。2005年,央行曾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年利率1.62%下调到0.99%。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4.23万亿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2%,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央行有逾1.8万亿元超额存款准备金。
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将推动商业银行存放于央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流向市场,提高商业银行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带动资金活化,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乘数
新增外汇占款是如何计算的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这个是国家机密 不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