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资本对赌成中国财富绞肉机
对赌协议,即“估值调整机制”,是指投资者(委托方)与融资者( *** 方)对于企业未来经营绩效的不确定性“暂不争议”,是投资方(或收购方)与融资方(或出让方)在达成融资(或并购)协议时,双方为确保各自的利益而列出的一系列金融条款,用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也没有被经常采用。但在国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对赌协议已经被广泛采纳。在创业型企业投资、成熟型企业投资中,都有对赌协议成功应用的案例,最终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中国企业频陷“对赌危机”
此前已经传出碧桂园与美林对赌输掉4.4亿港元的消息。过去数年,蒙牛、雨润食品等都与国际金融资本实现了“对赌”双赢。但随着金融海啸令全球经济陷入困顿,不仅仅是中信泰富和深南电,诸如太子奶、中国高速传动和中华英才网等著名公司都在近期陷入了“对赌危机”。
中国高速传动与大摩
与外资投行的对赌行为,并非少数。曾经被基金经理们热捧的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高速传动,如今也因股价急剧下挫陷入了危机。据悉,中国高速传动与摩根士丹利之间进行的股权互换操作,其名义本金为11.1亿港元,到期日为2011年5月14日,届时如果中国高速传动股价高于13.78港元,则摩根士丹利向中国高速传动付款,如果低于13.78港元,则中国高速传动会付出款项。而目前该股价格跌至5.65港元新低。而昨日,该公司股价已跌至4.70港元。
据测算,中国高速传动股价自13.78港元每下跌1港元,要向大摩支付8140万港元。目前已进入恶性循环:股价越跌,损失越大,而损失越大,则股价就进一步下跌。
中华英才网与Monster
10月8日中午,全球在线人力资源巨头Monster Worldwide(Monster的母公司)宣布已完成对中华英才网的收购。根据交易条款,Monster以1.74亿美元的现金买下了中华英才网剩余的55%股权。
2005年初,中华英才网与Monster达成协议,Monster在三年内将帮助中华英才网完成IPO;如果三年内中华英才网未能上市,Monster将对其全面收购。
太子奶与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
10月30日,太子奶集团内部管理人士向媒体透露,高盛以及其他机构组成的资产清算团,已进驻太子奶集团,基本全面接手太子奶集团工作。
有知情人士透露,李途纯很可能已经因为一份对赌协议失去了控股权。太子奶集团新闻发言人潘怡表示,李途纯“在商业谈判中遭遇特别不平等协议”。据悉,2007年李途纯签署引资协议时,不仅签了担责协议,还签了一份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在双方最终的7300万美元融资协议条款中,暗藏如下内容: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深南电难保不是“中航油第二”
对于高盛旗下子公司杰润,国内的投资者似乎并不熟悉,其实已经是中国企业的老相识了。四年前,正是杰润公司一手导演了轰动一时的“中航油事件”。其时,中航油就是在杰润公司的悉心指导下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不断补仓,最终亏损5.5亿美元。为此中航油还在2005年将杰润公司告上法庭,称该公司蓄意误导造成了中航油的巨额亏损。但最终在2006年中航油还是撤诉,默默地吞下了亏损苦果。
四年后,高盛又用同样的手段盯上了深南电,只不过4年前是看涨,现在是看跌,赢家始终是高盛,掏钱的却是国内企业和普通民众。
日前,深南电A称,今年3月份,公司有关人员在未获授权情况下,与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杰润(新加坡)公司签署了两份石油期权协议。
杰润公司与深南电签定的生效于明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期间的对赌协议中,深南电获利条件是浮动价高于62美元/桶,但当浮动价高于63.5美元/桶时,哪怕油价涨得再高,深南电每月最多获利额也恒定在30万美元。与深南电不同,杰润公司赌的则是油价的下跌,若未来浮动价跌入62美元/桶下方时,每下跌1美元,杰润公司则将多获利40万美元。如果国际油价在50美元/桶或以下,将会给深南电每月带来580万美元的损失。
最近,随着石油价格急转直下,深南电的投资风险骤然显现出来。甚至有分析人士预测,国际原油的价格将跌至50美元/桶。若果真如此,深南电将损失惨重。
针对深南电面临的巨亏,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一个幼稚的赌局,两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高盛子公司当时应该有一个漂亮的报告,而深南电也考虑一旦油价真的跌穿62美元,发电成本也随之降低,协议有套期保值的作用。但这一切都难以掩饰深南电无限敞开的风险,有可能给公司和投资者带来致命的打击。
经常看见什么企业之间博弈对赌,请问企业间的“对赌”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内容呢,谢谢
“对赌”分为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股东之间,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等几种。
对赌协议是在期权概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对赌的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进行一种约定,约定的条件出现,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约定的条件不出现,另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
举例1:
甲公司 *** 矿产公司的股权给乙公司,双方签订对赌协议,如果1年后国际市场该品种的矿产商品价格低于某数字,则甲公司需要按约定价格购回已经 *** 出去的股权;而如果价格高于预定价格,则甲公司应将剩余未 *** 股权全部 *** 给乙公司。
举例2:
外资通过这种对赌,忽悠不懂相关知识的国企上当受骗的例子很多。
深南电与高盛旗下的新加坡子公司杰润订立的协议就很典型。
2008年3月12日,深南电与杰润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有两份,之一份协议有效期从2008年3月3日至12月31日。双方约定,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位于62美元/桶之上低于63.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杰润(油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高于63.5美元/桶时杰润需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如果石油价格低于62美元/桶,则深南电需要向杰润支付(62美元-浮动价格)/桶×40万桶。第二份协议约定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为期22个月,红线抬高至64.5美元/桶,且杰润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
协议签立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108美元/桶之上,且油价呈上升趋势。但7月中旬油价见顶,10月下旬跌破62美元/桶,深南电的噩梦开始了。协议开始最初7个月,深南电每月收到杰润30万美元,总共不过210美元。油价跌破62美元后,每跌1美元,深南电就要赔出40万美元;以2008年12月原油价格收盘价44.60美元计算,差价17.40美元桶×40万桶,仅12月份深南电就要付给杰润696万美元!而7月份油价上升到145.78美元时,油价曾高出红线83.78美元,但深南电的收益钉死在30万美元。7个月的收益不抵一个月的亏损的1/3,其收益风险不对等如此!如果第二协议实行,深南电必陷万劫不复的深渊!
高盛与包括太子奶、深南电、国航及东航的对赌协议是怎么回事?
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在实际的收购兼并工作中,被并购方对自身的期许很高或者对企业的未来经营充满信心,会要求一个高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并购方在比较看好该项目的前提下会超出正常水平支付高价,但是要求被并购方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一定的盈利水平,如果被并购方无法实现,则要赔偿并购方,可以是现金或股票。通常情况下,并购方要求被并购方进行股权质押,同时不干涉被并购方的经营,只派出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监督。
次级贷款在中国可能发生吗?
不可能,原因如下:
1、中国贷款制度审批严格,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不够条件甚至贷不到款而制约发展,显而易见,中国银行发放的贷款质量是相当优良的;
2、中国金融市场没有复杂的“衍生品”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督。在欧美, *** 的监管力度都是不大的,他们倡导“大市场,小 *** ”,不愿过多的干涉市场运作;同时他们金融市场中利润更高的就是衍生品市场,有报道说美国真正的次级贷款规模并不大,占美国GDP也就不到20%,可是经过衍生品市场放大就成了一笔相当庞大不良资产!所以他们现在都在提“去杠杆化”等改良措施;
3、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和西方严重不同。中国人喜欢储蓄,可以保证流动性的充裕,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断臂求生,而美国人习惯提前消费,一旦一点出现问题因没有后备应急资源就会很快扩散至所有经济部门。
补充:1、如果单纯是次贷,就是那些大量不良贷款,如果加上危机,你的理解就是对的;
2、“大量杠杆化操作”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你说的没错,银行的房贷其实也是一个杠杆化的操作,但它放大比例不大,风险也是可控的(对贷款人资格的审查,已经中国人本身储蓄的习惯),即使是这样,在楼市牛市推波助澜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可想而知杠杆的作用。再说金融本身就有一个杠杆的作用,如果都那么死板就发挥不了金融的灵活融资功能了,但关键是一个度。美国的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复杂期权等交易,一环套一环,很多金融界人士都未必完全看的懂。前段时间的深南电对赌协议以及中信泰富澳元期权就是更好的证明。
东航是怎么被高盛坑的
综合美国《市场观察》、《商业周刊》等媒体报道,世界著名投行高盛,如今身背国际金融诈骗的恶名,遭到许多国家的指责。近年来,高盛对包括深南电、东航和太子奶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设下不少金融骗局,致使这些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操纵油价致央企巨亏
据《商业周刊》报道,2008年初,深南电(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高盛的全资子公司——杰润(新加坡)签订了油价对赌协议。这份协议的实质是,当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高于62美元/桶时,深南电能赚取有限的固定收益。但当油价跌至62美元以下对,深南电的风险则会成倍放大。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份对赌协议看起来相当具有诱惑力。2008年2月底,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突破每桶100美元,3月依然保持上升势头,高盛还声称年内原油价格将冲上每桶200美元高位。但2008年9月18日后,此前一直上涨的原油价格突然狂泻,高盛也转而唱低油价。从此,深南电产生巨额浮亏。
2008年年底,深南电终止了与杰润公司的期权合约。杰润公司要求深南电支付违约费近8000万美元,加上利息合计近8370万美元。当时正在推进的深南电重组计划,陷入完全停滞。实际上,高盛杰润签订两项合约的代价只有200万美无,但其向深南电开出的交易损失索赔金额却几近其实际付出成本的40倍。
《商业周刊》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签约之前,高盛杰润的销售代表曾找到深南电,表示将为深南电“量身定做设计无风险套利产品”。高盛方面在对这一对赌协议进行介绍时,重点宣扬其优点,对协议背后隐藏的因无法履约而将导致的近亿美元投资风险丝毫未提。
近两年,国航、东航和中国远洋也因套期保值合约蒙受巨亏而饱受诟病。其中东航持有的航油套保合约,是在2008年与高盛等国际投行签订的场外结构性期权合约,由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构成的组合。东航使用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锁定公司的航油成本,不料后来却面临巨额损失。
据悉,这一协议的内容是,当油价下跌到超出设定的下限后,东航公司作为航油用实际使用者,在承担赔付义务的同时,也由于在航油现货的降低而受到优惠。这部分优惠可冲抵公司按照合约支付的赔付 损失,最终使公司达到使用航油套期保值的目的。
实际上,这个看似合理的协议给东航造成了巨额损失,导致该公司在2008年的亏损额达到139亿元人民币。直到2009年上半年,在经营上已步履维艰的ST东航仍在承受航油套期保值亏损带来的重压。
《商业周刊》认为,高盛在同以上中国企业签订油价对赌协议时,可能早已知晓石油价格即将 *** 。这是因为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08年的暴涨,其实与高盛等跨国投行的操纵直接有关。早在2007年,高盛就发布报告称,国际原油价格要涨到200美元一桶。而国际油价在2008年7月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纪录前,其走势几乎与高盛推出的报告一致。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多中国公司纷纷与高盛签下“对赌协议”。但另一方面,高盛自己却在悄悄抛售原油。到了2008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那些签了对赌协议的中国公司蒙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