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十分复杂,我在这概括为8条: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最高领导人,他在任期间推行的全面改革是葬送苏联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涵盖经济、政治和舆论等多个领域,不但改革的方向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本人还存在着急于求成和迷信西方的问题,这造成了苏联内部的严重混乱,原本还有救的苏联这回彻底处在崩溃边缘。我们不能把苏联的解体全部归结为戈尔巴乔夫的责任,但是他的一通乱改绝对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苏联末期的老人政治
苏联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老人政治愈发严重,因为勃列日涅夫恢复了官员的终身制,且苏联由于在卫国战争中的巨大伤亡出现了年龄断层,老人需要退休的时候新人却上不来,所以老人就只能继续干,这样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我们要知道,苏联是一个官僚化和集权化非常严重的国家,通常每一级的官员都要处理很多的公务,特别是中央领导层,而这些岗位上如果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那么整个国家就会显得没有活力,十分僵化,行政效率低下。苏联从70年代开始深陷老人政治的泥潭,急需改革的苏联陷入发展停滞,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军工发展,就是在这无尽的消耗中,苏联才积重难返。
三、缺乏一条既定的发展路线
对比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中国建国72年来始终走的是一条道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基本上是一个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过程,重工业有了基础后,我们对外开放,发展轻工业,而后经济军事文化都迅速腾飞,每一任领导人都能提出适应时代的发展理论,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就越来越强大。
可是苏联就不一样了,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苏联几任领导人的历史:列宁发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搞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上台就逐渐废掉了“新经济政策”,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重工业先行;之后赫鲁晓夫全面否认了斯大林,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福利制度上,后期导致了国家的经济混乱;因此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又开始实行自己的改革,前期搞得还不错,中后期逐渐偏离正轨,走上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对外侵略道路,且由于勃列日涅夫的错误认识,国家改革趋于停滞;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想做一些改变,可是刚有点起色就撒手人寰;最后戈尔巴乔夫来了个致命一击,直接把苏联搞垮。
不难看出,苏联69年走的根本不是一条既定道路,一个领导人一个样,甚至还自己否认自己的领袖,拆前人搭的台,这客观上也并不完全怪苏联的领导人,怪只能怪列宁死的太早,如果第一代领导人把地基打好,制度完全建立起来,后续者就很难去撼动,国家发展就不会出现岔路。虽然苏联的领导人们都试图让苏联再次伟大并一直伟大下去,可是却没有延续前人的正确做法,几乎都是推倒重来,没有做到“扬弃”,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改革和发展道路肯定不会长久。
四、西方的文化渗透和舆论攻击
我们经常说,苏联解体史就是一部公知治国史,其实这么说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到了80年代,苏联国内开始涌现出大批的公知,这些人要么是被美国收买的留学生,要么是赴美交流的年轻学者或官员,他们原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但是却迷信西方的“自由主义”,让国家支离破碎。
其实早在赫鲁晓夫时代,美苏双方开启了互换交流生的政策,美国就开始接触和收买苏联留学生,让他们去国内宣传美国、诋毁苏联,只不过当时由于苏联舆论管控的存在,即便国内有很多公知,但是依旧没能对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就不一样了,自从戈尔巴乔夫取消了舆论管制后,国内到处充斥着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声音,就连《真理报》都开始刊登一些反共文章,这彻底粉碎了苏联的意识形态,也让苏联失去了舆论基础。
我要强调一点,实际上“和平演变”策略无非就两招,一个是鼓动你国内的分裂势力,一个是找人在国内外抹黑你。这种战略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国家是并不怕这招的,因为人民信任政府,国家团结一致。但是苏联的软肋恰恰在此,苏联的军事力量无可挑剔,可惜苏共的一通骚操作搞得人民不信任党和国家(后面会提到),国内分裂势力也蠢蠢欲动,这样一种情况下,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苏联显得束手无策。
五、糟糕的国内经济
一切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的延伸,当我们分析一个政治行为时,必然离不开对相关经济问题的讨论。
苏联解体和苏联的经济体制有很大关系。苏联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导致国家经济缺乏活力,发展十分缓慢,虽然很多领导人都在试图改革,但是始终没有跳出计划经济这个大的体制限制,也就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实事求是的智慧,而苏联由于老大哥的面子问题,还有思想僵化的缘故一直不敢拥抱市场,这造成了苏联国内工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干的多努力,你一个月都是5000块工资,而且也没什么奖励制度,那大部分人肯定就躺平了,能摸鱼就摸鱼。再举个例子,一个很聪明的人和一个很平庸的人一块工作,待遇什么的都差不多,那聪明人肯定不高兴。这就是市场的作用,市场的竞争性可以充分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并且让精英感到满意。本着“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建立基层安全网福利制度,让大部分人有兜底不被生活胁迫,还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让能人可以在平等基础上拿更多奖励,这才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模式。
苏联长期在不合适的阶段实行计划经济,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虽然满足了“有没有”,却始终满足不了“好不好”。国家经济又因为工业体系而跛脚,人民日用品得不到升级,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人不满,因为现阶段大家都想享受,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未来无私奋斗。
到了1990年,苏联GDP缩水20%,政府财政赤字达到3000亿卢布,国家通货膨胀300%,经济几乎崩溃,难以为继。
六、严重脱离人民的苏共
毛主席始终强调,共产党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是因为共产党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如果脱离了人民,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那就必然消亡。
苏共是世界上最早获得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早期的苏共也是一群饱含信仰的年轻人,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苏共逐渐开始背弃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斯大林时期,苏共就开始出现官僚化的问题,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官僚化已经难以抑制,一个新型的权贵阶层出现了,他们大肆贪污腐败,剥削人民,赚的盆满钵满,上行下效之中,苏共的基层也开始出现贪腐成风的严重问题。腐败是国家稳定的最大敌人,虽说腐败不可被完全消灭,但是如果不能抑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那必然开始侵蚀国家的未来。
除了腐败问题,苏共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形式主义作风。这一问题就是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的,不少苏联笑话就是在讽刺苏共的形式主义。70年代的苏共只要谈到政治问题,必然是满嘴套话,没有一句实质性的内容。虽然说作为官方的宣传,很多套话要讲,但是不能通篇都不讲干货。每次提到勃列日涅夫,必然给他安排六七个不切实际的头衔,苏共的党员们不干实事,嘴上说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伟大领袖勃列日涅夫,暗地里却大把大把侵吞人民的财产,在岗位上懒政不作为,这种作风的政党,怎么能不走向灭亡?这种政党领导的国家,怎么能不被历史淘汰?
七、失败的外交策略
50年代的苏联代表无产阶级专政、代表广大人民的希望,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灯塔,无数国家的共产党都向往和崇拜苏联,就连欧美等一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过工人运动,这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开局。但是到了70年代,因为中苏交恶,中国倒向美国,进而形成“一条线,一大片”的反苏阵营,苏联的小兄弟们也不安分,布拉格之春后,不少小兄弟都开始私下接触西方阵营,彼时的苏联已经有点显露颓势。苏联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完全是因为错误的外交策略。
在这里我个人认为,苏联外交有三点最致命的失败:
①和中国交恶。当时的世界格局,美苏争霸势均力敌,中国就像一个砝码,谁抓住这枚砝码,就可以让胜利的天平向己方倾斜。苏联在冷战开局就把中国拉到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阵营麾下,还给中国提供工业化帮助,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如果苏联能保持这种势头,或者说最起码不要和中国交恶,中国这枚砝码永远不可能跑到美国那边,但是经过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位同志的奋斗,中国成功和美国站在一边,并且坚定了反苏的立场,这是苏联的重大外交失误,也是苏联输掉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对小兄弟太残暴。苏联和美国都有一票自己的小兄弟,这些小兄弟也可以说是美苏争霸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谁能在国际上拉到更多的支持,谁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但是苏联对待小兄弟太过凶残,斯大林时期苏联强行要求加盟共和国和华约成员推行斯大林模式,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能因地制宜或者做合适的分工,这导致不少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比如捷克、匈牙利等,但是苏联之后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变本加厉,勃列日涅夫主义的提出让苏联对小兄弟们更严格,苏联规定了一套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只要不符合标准,那就把这个国家定位反共反苏的国家,这让社会主义阵营内气氛很紧张,不少加盟共和国都对苏联产生了排斥情绪,为后来的解体埋下祸根。
③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速来有帝国坟场之称,由于崎岖的地形和彪悍的民风,阿富汗很难被真正的占领。苏联在进攻阿富汗之前顶多也就是靠政策压一压小兄弟,没有真正动手,但是自从苏联出兵阿富汗后,其帝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本质就显露无遗,相比这下,美国这个文明的强盗占据了道德高地,更多人愿意团结到美国的阵营下。长期的阿富汗战争让苏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深陷战争泥潭,经济逐渐出现严重的问题,直到苏联撤军,也没能从阿富汗战争中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反而耗尽了国家的元气。
八、特殊的国家形式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制度命名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靠意识形态来达成统一和集中管理的联邦制国家。既然是联邦制国家,就一定会存在解体的风险。
和中国做个比较,中国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靠文化统一的大国,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民族都在中华文明的熏陶下走向统一,逐渐建立了民族认同;但是苏联纯靠共产主义理想统一国家,很多加盟共和国和俄罗斯并没有太多文化上的相似之处,一旦理想消失,国家必然不复存在。
苏联解体的三大原因
首先,经济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经济严重滞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低下。这主要源于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战略,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同时,苏联在农业、轻工业等方面的短板也加剧了其经济困境。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苏联经济的衰退,为解体埋下了伏笔。
其次,政治因素在苏联解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权力集中、官僚主义盛行、决策效率低下等。这种体制严重限制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此外,苏联政治领导层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斗争也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为解体提供了契机。
再者,民族问题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经济不平衡等问题。在苏联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一些民族地区对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感到不满,产生了分离主义情绪。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此外,文化因素也对苏联解体产生了影响。在苏联时期,文化领域受到严格的意识形态控制,个人自由和思想多样性受到压制。这种文化专制主义导致了民众对苏联制度的反感,加剧了社会不满情绪。同时,苏联在教育、传媒等领域的失误也削弱了其对民众的吸引力,为解体埋下了隐患。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外部因素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使得苏联的经济负担加重,国内资源大量消耗。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失去了与美国的对抗地位,其国际影响力大幅下降。这些因素都对苏联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加速了其解体的进程。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以及外部因素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苏联这个强大国家的崩溃。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善的政治体制、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开放的文化氛围之上。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国际环境,必须积极适应和应对外部挑战。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苏联解体的历史不仅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借鉴。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权利;推动文化多样性,尊重个人自由;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强大、稳定、繁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