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要具备什么条件篇1
条件: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扩展资料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面上、边上和角上 的曲率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
下雪要具备什么条件篇2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我国各地降雪特征
降雪
平均年雪季长度在中国东部大致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雪季最长,超过210天,长江以南最短,为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区域;雪季长度60天等值线大体与秦岭-淮河一致。西部以青海和西藏北部雪季为最长,其中伍道梁站(93.01 E,35.22 N,4612.2米)达到348.0天,托托河站(92.4 E,34.2 N,4533.1米)为331.9天,清水河站(97.1 E,33.8 N,4415.4米)为314.4天,安多站(91.1 E,32.4 N,4800.0米)为307.6天,四季均可落雪;滇、川、藏交界处雪季长度也较长;北疆雪季长度与东北北部接近,最长达210天以上,但南疆地区最短,一般不足60天。平均年降雪量分布与雪季长度大致相似,东北北部和东部、西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降雪量较多,可以超过30毫米,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降雪量最大,最大超过60毫米。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站(85.9 E,28.2 N,3810.0米)年平均降雪量高达212.4毫米,青藏高原上的嘉黎站(93.3 E,30.7 N,4488.8米)、清水河站(97.1 E,33.8 N,4415.4米)年平均降雪量也都超过100毫米。雪季内降雪日数等值线分布与雪季长度也基本一致,东部地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长江以南地区最少,东北北部和东部则超过50天,内蒙古的阿尔山站降雪日数多达117天;西部地区的新疆北部、青海和西藏降雪日数较多,其中新疆吐尔尕特站(75.4 E,40.5 N,3504.4米)达到136天,青海伍道梁站和清水河站均为127天。降雪强度等值线分布与雪季长度、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分布有明显不同,在黄淮、江淮一带等年平均降雪量不多的地区,平均降雪强度却比较大,甚至大于东北和西北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平均降雪强度也比较大,但最大降雪强度出现在江西省樟树(115.6 E,28.0 N,30.0米),达到5.3毫米/天。
东北、内蒙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秦岭、山东半岛北部为常年多雪带;南疆大部、青藏高原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秦岭-淮河地区为常年降雪带;塔里木盆地大部、阿拉善地区、黄河下游一带、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为偶尔降雪带;滇中南、四川盆地、长江以南的小型盆地和谷地等地区为永久无雪带。
降雪量与地区差异
高山地区积雪稳定 , 对冬季气温的依 赖性不强,也并不集中发育在最冷月份。低地积雪却极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并高度依赖负温而生存。积雪集中发育在最冷月份,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承受增温的能力很脆弱。其次,我国冬季降雪主要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入浸形成。水汽来自南方或东南方暖湿气流,同时本地区空气湿度条件对降雪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增温导致南北气流交换和水循环的加强,将使长江流域降雪量增加。从而使干旱区少雪,湿润区多雪的地区差异进一步加剧。此外,低温对降雪和积雪的形成起相反的作用。很低的负温不利于降雪的形成,却有利于积雪的维持。因而我国降雪季节集中在初冬和早春,极高山冰川作用区甚至集中在夏季。最冷月份降雪量反而减少,越寒冷的地区减少得越显著。因此增温有可能导致我国最北部和高山地区降雪量增加。
下雪要具备什么条件篇3
【雪花是怎样形成的?】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