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教学目标
3、
4、1.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丽美景)
6、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7、
8、2.背诵全文
9、二、整体感知
10、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11、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12、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下堂课我们将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3、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5、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
16、三、结合三行译合作翻译
17、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18、11.提问: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19、5.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20、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21、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22、7.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23、导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
24、1.完成相关练习
25、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26、
27、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28、教学难点
29、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30、l.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
31、12.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32、离开桃花源
33、拓展延伸:讨论
34、9.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35、6.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6、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37、七、板书设计
38、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1、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两课时
39、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40、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41、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42、明确: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所以说这是作者的一个美丽的梦。
43、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44、8.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45、四、感受桃源
46、(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47、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48、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
4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
50、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51、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52、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
53、三、交流互动
54、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55、1. 桃花源美在何处?
56、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57、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 义。
58、理解作者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59、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60、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61、4.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62、六、布置作业
63、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64、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65、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寻找 }桃源未果的情形。
66、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67、10.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68、3.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69、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0、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1、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72、
73、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74、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75、四、自主小结
76、14.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77、
78、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79、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80、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81、上面就是桃花源记教案了,想要了解
82、
83、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8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
85、进入桃花源
86、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87、一、复习导入
88、第二课时
89、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
90、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91、13.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2、2.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93、五、自主小结(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