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就是看儿童捉柳絮的可爱场景,真的是闲着没事儿干呀,就光带娃了。
2、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3、简简单单的乡下风光,他就能把目光注视在孩子身上,看孩子快走追蝴蝶,蝴蝶飞入菜花从中找不到的可爱场景。
4、(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项:颈的后部。掌:诗中指鹅的脚掌。原文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诗意: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唱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5、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这是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见之后非常高兴,孩子们也嬉笑打闹,跟着大人玩儿起来,殊不知大人很快就要离开了,离开之后孩子们免不得又要伤心。
7、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8、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9、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
1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2、诗人也有一首长诗中涉及到自己的小女儿,纯用白话,很明显是受到左思《娇女诗》的影响。诗人经过战乱回到家中,一家得以团圆,是一件喜事。他的妻子就把那些很久没有用的化妆品拿出来。他的儿女没有见过母亲化妆,觉得很新鲜,“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她们本来就不懂怎样化妆,就拿着胭脂水粉在脸上乱涂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她费了好长时间擦胭脂涂粉,拿起眉笔就乱描乱画,把桂叶眉(阔叶眉)画得乱七八糟的,让人忍俊不禁。这几句通过对小女儿化妆动作的描写,不仅传达了小女儿的活泼与可爱,更衬托出离乱中的家人重逢是如此的令人感动和令人珍惜。
13、茂林处处见松鼠(宋·陆游·《初春幽居》)静坐时看松鼠饮(宋·刘子寰·《满江红》)昼岩松鼠静(宋·林逋·《湖山小隐》)荒村客到松鼠奔(明·陶望龄·《四月晦日泛若耶至云门寺以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松鼠下阶走(宋·蔡槃·《游古寺》)屋上鹤巢走松鼠(明·李延兴·《题画》)树深松鼠竞(明·孤松秀上·《仙岩山居(三首)》)
14、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15、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6、意思是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7、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18、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19、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萧衍《东飞伯劳歌》
20、翻译: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1、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2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观鱼游》
23、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24、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25、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2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7、写的是诗人淡淡的无奈:我和儿童都很爱鱼儿,但是我是来喂鱼的,你却是来钓鱼的。
28、赏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29、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30、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3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3、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4、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6、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37、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8、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39、赏析: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40、翻译: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41、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42、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荫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句写啖梅传神;“分绿”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写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诗句显示了诗人化工肖物的本领。
43、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4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45、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4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7、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48、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49、《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0、翻译: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51、赏析: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诗人笔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5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3、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5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释义: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释义: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55、李商隐的《无题》前几句描写的也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但诗义可能不是那么单纯。“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小姑娘八岁就开始有爱美之心,喜欢偷偷地照镜子,按照当时的流行风尚,把自己的眉毛画成纤细修长的。我们知道从开始“蛾眉”、“香草”都是有象喻意义的,它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对自身修养的培养与修饰。“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应该说李商隐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当然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才华,所以“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他注重自身修养,刻苦学习,使自身变得更加优秀。“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女孩没有嫁出去,象喻着作者没有被重用,他的才华修养没人赏识,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56、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7、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58、还有一部分诗词是描写普通家庭中的小孩子生活情趣的。有偷采白莲的,如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有学种瓜的,如范成大的“儿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爬树摘果子的,如杜甫的“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有剥莲蓬的,如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有哭闹着想要树上鸟儿的,如贯休的“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也有钓鱼的,如白居易的“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胡令能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还有放风筝、捉蝴蝶的,如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0、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6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2、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颗童心。
63、《牧竖》唐代:崔道融
64、最早的专门来吟咏少女情态的诗篇应该是左思的《娇女诗》,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的娇憨、天真与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左思的小女儿,小字“纨素”,不仅长相可爱,举动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她从小就爱美,学大人化妆,“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刚亮的时候,纨素就跑到梳妆台前,抓起眉笔就在眉毛上乱画,画出的眉毛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她把口红涂到了嘴唇外,把嘴唇抹得一片鲜红,让人忍俊不禁。
6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6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6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69、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嘻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瓈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嘻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7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1、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踏歌词》
7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74、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7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