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
历史上姓朱的名人众多,最著名的朱姓代表人物当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曾经为地主家放牛,之后到寺庙出家为和尚,直到参加了起义之后拥有了自己的兵马,建立了明朝。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2、朱德
朱德(1886年—1976年),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首,他参加过长征,是八路军的总司令。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指挥官,解放后,他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和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此外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为朱姓的名人之一。
3、朱熹
朱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在maigoo看来,朱熹就是朱姓的代表人物之一。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亦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派的朱姓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4、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为姓朱的历史名人之一。虽然朱棣的皇位得来的并不光彩,但其作为明朝历史上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历来受到不少好评。朱棣即位后,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这些东西足以让他排到中华历史上的精英帝王之列,明史也评价他说是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5、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这位姓朱的名人,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的主要成员。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风格沉郁,更是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代表作有很多,如《背影》《荷塘月色》《匆匆》《论雅俗共赏》《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踪迹》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
6、朱亥
朱亥(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朱姓著名勇士。魏安釐王十九年(公元前258年),帮信陵君窃取兵符,助信陵君夺得军权,解邯郸之围。魏军告捷后,赵国重金谢魏公子和朱亥,后来信陵君被魏王拜为上卿,授以相印,封朱亥为偏将军,以朱仙镇为朱亥汤沐邑。从此,朱亥一家便由仙人庄迁到朱仙镇定居,至今朱仙镇内还有仙人街和仙人桥街等街道名称。朱亥的威名世代流传,历来是人们传颂的一位侠客,一位英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侠客行》一诗就是歌咏朱亥的诗歌。唐代诗人高适代表作《古大梁行》中亦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犹识夷门道”之句。
7、朱光潜
朱姓名人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朱光潜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诗论》《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为方便研究马列主义原著,他在花甲之年开始自学俄语,更在八十高龄之际写出《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8、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姓的历史名人,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夷陵之战中,他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从此“名震敌国”。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9、朱士行
朱士行(203年—282年),别名朱子行、朱士衡,三国时期魏国高僧,法号八戒。朱士行年幼之时,就聪明颖悟,脱落尘俗,出家以后,专心精研佛教经典。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公元260年,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得到《大品般若经》的梵文原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享年79岁。
10、朱用纯
朱用纯(1627年—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为姓朱的历史名人。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然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其所著的《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清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此外,他还著有《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