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初次融资的十大坑(融资第一步)

时间:2024-07-06

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关于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中国现在每分钟会有8家公司诞生,但是会有90。6%的概率死在创业路上,其中很多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创业与融资的地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创业融资八大忌,希望有所帮助!

之一忌:没找对需求

之一个需要讲的是,大家在创业的时候,一开始总有个远大的梦想,但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需求?这个点如果没有想清楚,那会是创业者最容易又犯下的更大的错误。

在美国做的调查统计里,有42%的人都认为,他们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找的方向是错的,需求没搞对。换句话说,你认为大家有这种需求,但是用户不买账,或者购买意愿不强。这是创业最容易遇到、也是最主要失败的原因。

从 *** 论来讲,本质上是需要认清一个问题:你所想的到底有没有代表性,或者是你的假设条件是否有普遍性意义。

别以为这个问题只会发生在创业者身上,投资人有时也会搞错。譬如,我们投资人圈里有人喜欢偷偏高大上一些的东西,认为偏奢侈的东西就应该投。结果投完了才发现,社会上真正对这个有需求的人不多。

所以,你所假设的市场需求是否经得起推销?千万别把你自己的个人需求、或者你所处的那个小群体的需求,幻想为一个大众的普遍性的需求。

第二忌:产品与服务太烂

这个太烂不是绝对很差的意思,而是相对的概念:按你瞄准的尺度,在你自己标准里,你做的是不是足够好?

就产品来讲,卖点无非就是产品本身和服务两种东西。

但如果从产品定位来说,它要么是个极致的产品,比如诺基亚无敌的时候,你推出了一个iPhone,这是一个秒杀之前产品的东西。另一种是性价比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你更优秀更便宜。

所以大体上来讲这两条路都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变得市场、有吸引力。可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瞄准的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功能、产品本身实际上达不到这点,那会很糟糕,砸了名声。

第二条路是性价比,本来你也希望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是最后实际上达不到,产品和服务都达不到预期,会比较麻烦,明明是方向对了,但最后产品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还想分享一个具体一些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对于在产品和服务打磨过程里,并不不亲力亲为,而且不知道这个参与度其实无比重要。

我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赛富投得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比起那些产品服务表现一般般的公司,更大的区别是创始人是不是甩手掌柜?有些创始人认为产品这件事,招一个VP就能搞定了。

但这里问题很严重,而且坑非常明显。因为产品方向、产品服务和品质都是需要不断做调整的东西,创业企业需要的是迅速地做改变和精进,如果你不花时间在上面,就很容易失控。等到你摊子支得很大的时候,再改变就会代价巨大。

不重视产品的第二点表现则是总认为自己的模式有魔力、威力,然后对产品本身不那么重视,相比于产品,他认为模式更重要。所以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说:王总你看我模式如何好,这好那好。于是我问产品,但他没法儿回答产品如何不同,讲起来又回答模式上。各位,我得承认,模式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这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个创业项目的基础不好,产品不行,什么模式都挽救不了。好的模式并不能帮助你把竞争对手打败。

所以在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比起考察谁在卖你的产品,我认为谁在打磨产品更显重要。

第三忌:团队出问题

第三忌是团队出了问题。说实话,我们VC投资了企业后,往往睡不着觉的话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被骗了,二是这个团队分崩离析了。比如本来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最后这帮哥们儿分裂了,VC也会很难受,因为搞定人很难,他们产生了问题,再捏在一起就非常困难。

具体来说,创始团队出问题比其他问题代价都要大。尤其是当我们投资后,无论是美元架构,还是人民币架构,都会受到创始团队分裂的影响。虽然所有的投资架构都会有一些设计,保留了团队个别成员退出或者新增之类的弹性,但具体影响是,如果你们闹掰了,这边不签字,或者那个哥们儿不给你签字,而你又搞不定他,会非常痛苦。

那么有哪些常见的原因造成团队不和呢?根据过往经验,我大致列举一下。一是打工心态,特别是阶段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喜欢问创始团队自己投了多少钱,创始人这时候会很反感地反问:我如果自己有钱干嘛找你王求乐?

但我问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是:您自己有多么深信这件事情?你自己有多少投入?如果你都投入了全部身家,你不再是一个打工的心态,那VC会觉得很放心。

同样的,如果你要问你自己:虽然你拼命干活,但你那几个联合创始人和高管,是不是有严重的打工心态?所以VC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也会重点看是否有打工者心态。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打工者心态,哪怕你挖个水平次一点的,也比心态是打工的要好。

第二种团队不和的常见原因是能力不济,拖后腿,也就是常见的木桶效应。团队这时候容易产生口角,我这边市场准备好了,你产品不给力,或者说产品很好,你市场却卖不动,造成团队内部的口角和不和。

所以这个时候会特别考验创始团队老大的能力,你怎么去调解?

于是VC在投资前会问你,你们这个团队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多长时间了?如何走到一起的?如果你俩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或者某个咖啡馆认识的,说这创意不错,一起干吧,这样的情况作为VC我会比较害怕,而众多的经验也表明,最后的团队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第四忌:欺骗投资人

这一点讲到了刚才令投资人睡不着觉的另一件事——怕被骗。创业项目包装一下总是有的,特别是去融资的时候,每个人都包装一下自己,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

但这种包装一定要有个尺度,在几个大是大非上,千万别有欺骗:

之一是数据假,一个创业团队不要以为数据情况只有你自己清楚,就可以随便告诉投资人。因为我们会做竞争调查,会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推敲你的数据,你别以为VC只会跟你聊,跟你的团队聊,我们也会跟你的对手聊,跟你过去的上司聊,所以一旦你有数据方面的夸大,我们是能够发现的。

第二是早期团队会虚增虚构团队成员,比如你是一个做大数据的项目,本来团队可能没有几个人,或者少有人懂大数据,但你需要一个牌子,于是把某高校的教授拉过来,说这是你的联合创始人。但VC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就会对你的项目大打折扣。

第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搞一个很夸张的简历。过去的业绩明明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融资或者PR,虚夸很多东西。

还有一个是关于竞争展示的,VC通常会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可能有30%的创业者会说没有对手,或者只列举几个次要的对手。其实投资人一听就知道你在胡扯,商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几乎你想干的事情,或者你想到的每一个东西,都会有人想到,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所以说自己没有对手、没有强对手,并不是一个很 *** art的回答。

那如果确实是属于自己功课没做够,比如你在北京做,然而广州也有一个类似的你确实不知道,也属于正常。但如果是明知有却还说没有的,或者就说大话,认为 *** 得比他大,他不是我的对手,刻意回避竞争的.话题,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业界对于竞争还是很慎重的,建议各位可以看看迈克尔—波特将竞争的五力模型,说你不要只看目前,长远来讲,或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可能都会对你形成一些威胁,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忌:资金使用不当

前面讲了几点投资前的事,现在我们谈谈属于投后的问题。

投资之后,VC那边来钱了,创业企业往往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资金使用不当,没有融到钱的时候一分钱掰两半花,活得很谨慎。但是一旦融到钱了,开始大手大脚,就会很容易面临危险。

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的。时候,往往是哪个资本把创始人谁谁赶出去了,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多数是因为拿了资本的钱,但没有规划好,最后没做到当初的承诺。

举个例子来讲,一开始你的产品也没有打磨得很好,但是你融资到位后,就迅速扩张产品线,把这个战线拉得非常非常长,或者招了很多人,让你的团队变得臃肿起来,一下子需要的支出变得很多。另外一点是异地扩张,而且还没有掌握好节奏。哪怕你一下子拿到500万美金,但一个月烧200万元,一年后也就没钱了。如果碰到市场好,你可能还可以遇到跟投的,但是如果行情不行,连个接盘的都找不到,你怎么办?

有些企业会勒紧裤腰带,或者裁员,但即使这么做了,对你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投资以后进入公司董事会,都会要求公司在花钱、资本预算这块,尽可能得到投资人的批准。但有些企业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认为投资的时候有这个条款那个条款,有这个否决权那个否决权,你这么干涉 *** 什么?其实他不知道我是在帮他、时刻准备救他的命。比如我如果对创业者没有月度财务报表之类的要求,你很可能撒开了花钱,哪天花没了才知道账上钱不够支撑公司下一步发展了,到时候调整节奏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一般都会在董事会的时候看报表,知道你每一笔大钱的去向。实际上也是帮你看战略,因为战略是可以从资源和钱上反映出来的。

另一种花钱不当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现在比较少了,是公私不分。以前中国老一代企业家,资金往往是个人和公私来回倒腾,公司缺钱的时候我用家里的补,家里缺钱了拿公司的钱来补,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但如果现在还有这种习惯的话,并不好。

特别是有资本介入的时候,这个钱按照公司法来讲是属于公司的钱,不能乱用的。万一你个人有时候有困难,比如太太需要需要手术费,动用一下也正常,但得跟公司和投资人说一声,然后打个借条,给个利息,然后按照约定还回来。千万别公私不分,出现私自挪用的情况,最后反而会因为这种问题摔很惨。

第六忌:疏于跟投资人沟通

我这次着重要讲的“一忌”,正是创业者跟投资人的沟通。一般如果企业家和资本方产生矛盾,多半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

沟通怎么会出现问题呢?经验和经历来讲,首先是心态不好,融资前被问这问那,被搞得很烦,于是阴暗的内心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小小报复一下的心理。融资到位后就想你们资本方别烦我,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心态产生的背景其实VC是能想象的到,但作为创业者你也要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之所以最后把钱给你,并不是说之前种种尽调和提问都是有意为之的,这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须做的,如果这个人不做这些,你敢随便接受他的投资吗?把你查了个底朝天之后给你钱跟你合作,说明是认可你了。

实际上,做早期投资的时候,没有那个创业者或者哪一件事是完美的,但在不完美之中,我们还是要扣这个扳机,有时候明知中靶很难,但还是得扣。所以在尽职调查之前,其实对您这个事,对您的团队,对所有的优缺点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他仍然决定扣这个扳机,说明他内心做好了准备:你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做得不好,或者在哪些事情上可能会做得不好。

投了你之后,如果他发现你真的出现那样的问题,都会善意提醒的。比如说你这个公司现在扩张有点快,或者说你这个方向好像有点歪,原来想的这个方向,现在这个方向变得有点歪,歪我也知道你在做调整,但是这个调整是不对的,跟你聊一聊,这是一种善意提醒。创业者千万不要变得情绪化,觉得“怎么管这么多”,“我就是对的”,“你不懂,你在外面指手划脚”等等。你需要克服这种心态。这是我讲的在沟通中的之一种。需要把心态摆正了。

第二个沟通上的问题是报喜不报忧,这个能理解,比如小时候考得不好,就不太愿意把试卷给父母看。

但投资人不是你的父母,投资人发现你有问题的时候,往往之一个想的是怎么帮助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帮你就是帮VC自己。所以不要担心因为企业有问题不愿意和投资人去沟通。

那沟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投资人的能力和资源,会比你好一些,能够多多少少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或者作为三分之一的诸葛亮去帮你参谋一下。其次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对你的团队、你的家人不是很方便去透露和交流,但你需要一个发泄口、出口,投资人这时候可能是最恰当的对象。所以你一旦有一些不确定性,方向不确定,或者感觉三股东最近胳膊肘往外拐,可以先找投资人聊聊,哪怕讨论一下,都能帮你看看是不是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但如果一个人整体闷着,自己扛着,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投资人其实是可能真的能帮到你,千万不要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和投资人沟通最常见的是受不了批评,容易敏感和情绪化。

我觉得在某个方向是不一致的时候,讨论很激烈,拍桌子都没问题,但一定要保持对事不对人,作为投资人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否决权,但是你才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者,如果你坚决要做,我还是会被迫要让你去干的,但我一定要把利弊分析给你听。不过你不能当做是偏见之类的,对于反对声音不能太敏感和容易情绪化。

更好的方式是有个定期或不定期的时间点,大家相互检讨一下,什么方向很决策总结一下,保证沟通、批评和相互意见的通畅。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实操篇,操作性还比较强,但是后面四点“修炼篇”的内容,我认为可能还得靠自己去领悟,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差别可能会主要在修炼篇。

第七忌:包装过度

修炼篇里之一个是包装过度。最常见的是PR过度,跟媒体保持一个良好关系是可以的,但适当曝光即可,别密集且刻意地天天出去说,忘记了自己真正要打磨的产品和服务。

过度PR里还包括出去吹牛说自己有多少用户量,希望借此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提升自己的士气,从势能上让竞对害怕,但其实这么做没用。或者不虚报,就纯粹通过数据让竞队害怕,也意义不大。在你的用户数活跃或者产生经济价值之前,这些数据都意义不大。所以创业有时候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失去镁光灯下的机会,你做好了,都会有的。进一步说,你如果还不是很成规模,拿了投资就开始PR,别人一听什么方向拿了赛富多少钱,有些对手本来没想这么干,现在就开始转型干这个,你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创造对手,总之没什么好处。

另一个过度是虚报融资额,因为投资圈其实很小,你拿了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你处于PR目的,把融资额虚夸得很厉害,到最后就会把自己搞很惨。

有时候出于媒体PR,你不想说也别浮夸,比如投了300万美金,你不愿意说就百万级美元也行,别说拿了1200万美元或者近千万美元之类的,差距太大以后会害到自己的。一是你融资额撒谎让我这个投资人在圈里挂不住面子,二是你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还得跟人解释半天,不然人说你上一次融了1200万美元,这一次怎么也得3000万美元级别,你却要求融1500万美元,大家就会犯嘀咕,再一解释,你说你吹牛了,最后印象分肯定会折损的。

第八忌:贪图虚名

贪图虚名的话,无论我们VC还是创业者都可能面临。比如最近圈里有很多个榜,年轻投资人排行榜、青年创业者排行榜、多少岁以下之类某某榜,一堆排行榜,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拿投资人来说,你投到好的公司,自然会有回报。但是王求乐如果投不到好公司,天天跑来新浪吹牛也没用。

关于排行榜,创业者这边对应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排名之类的。有时候也邀请我们投资人去,其实我们往往客串的多,不愿意每个场子都去凑热闹,因为我不大相信在创业大赛中能够发现多少有价值的公司,还不如自己在家研究呢。所以创业者不要寄希望于大赛之类的帮助你创业成功,甚至融资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一个贪图虚名是喜欢混活动,然后在这个活动碰上谁谁谁,和这个大名人合个影、换个名片,发到朋友圈,但实际上这种场合下你们双方基本就是路人甲的关系。对于你的企业来说,最缺的资源无非是钱、人和市场。钱和人你基本努力一下就能找到,但是市场这个事情非常头疼,你需要在这里花很多时间,打磨好你的产品后,让它不断在市场上发挥实力。

总而言之,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多混活动就能搞到投资或者抱上大公司的大腿,最后都是看实力的,你产品不行,市场也不行,谁愿意投资你呢?另外,就算是和BAT有合作了,也慎重对外发“和谁谁谁战略合作”之类的,毕竟你一个无名小公司,跟巨头搞战略合作,大家都会有些听笑话的,实际上对你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虚名这块,还是要谨慎吧。

总之,融资成功不等于创业成功,拿到钱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作为创业者,你需要警惕“通过拿钱证明自己”的想法,说到底,你的公司是通过产品和市场去获得证明的。

;

合伙人计划,融资,都踩中了哪些创业“坑”

七八点股权设计:刚成立的创业团队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结构,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当然里面的坑不仅多,而且深。在我们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见过各种版本合伙人股权战争的故事,也帮创业朋友处理过各类股权战争的事故。我们发现,合伙人之间之所以频繁爆发股权战争或闹剧,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也没有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这就好比是,两口子不明不白结了婚。婚后发现,双方完全是两个物种,想离婚时,却发现不知道该怎么离婚,甚至这婚还离不了。一、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即结婚机制。要做好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先得想明白什么是合伙人?我们认为的合伙人,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 *** 投入预期的公司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是公司更大的贡献者,也是主要参与分配股权的人。合伙关系是接近于婚姻关系的[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合伙之后,公司的大小事情,合伙人之间都得商量着来,重大事件,甚至还得合伙人同意。公司赚的每一分钱,不管是否和合伙人直接相关,大家都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股权比例进行分配。(一).合伙人股权进入的坑请神容易送神难。下述人员均可以是公司的合作者,但建议创业者慎重将下述人员当成合伙人,并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大量股权。(1)短期资源承诺者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刚开始创业时,有朋友提出,可以为他创业对接上下游的资源。作为回报,朋友要求公司给20%股权作为回报。创业者把股权出让给朋友后,朋友承诺的资源却迟迟没到位。这肯定不是个案。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短期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短期资源,但不 *** 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一事一结,而不是通过股权长期深度绑定。(2)天使投资人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公司早期创业时,3个合伙人凑了49万,做房地产开发的朋友给他们投了51万,总共拼凑了100万启动资金。大家按照各自出资比例,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给分了,即合伙人团队总共占股49%,外部投资人占股51%。公司发展到第3年,合伙人团队发现,一方面,当初的股权分配极其不合理;另一方面,公司想引进外部财务投资人。多个投资人做完初步尽调后,表示不敢投他们这类股权架构。创业投资的逻辑是:(i)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ii)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 *** 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3) *** 人员之前由创业朋友提到,他通过朋友介绍,在BAT公司找到个 *** 的技术合伙人。作为回报,公司给该 *** 技术合伙人15%股权。起初,该 *** 技术合伙人还断断续续参与项目。后来,参与很少。半年后,停止了参与。创业者觉得,花了大本钱,了件小事,得不偿失。对于技术NB、但不 *** 参与创业的 *** 人员,我们建议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股权来源于期权池),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标准配备大量股权。(4)早期普通员工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们出于成本考虑,也为了激励员工,在创业刚开始3个月,总共才7名员工时,就给合伙人之外的4名普通员工发放了16%的期权。做完激励股权后,他们才发现,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对于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经过初步磨合的合伙人,可以尽早安排股权。但是,给早期普通员工过早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起到负面激励。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是不想给他们发工资,通过股权来忽悠他们,给他们画大饼。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

新手创业最应该注意避开哪些坑

言道“成功的原因千千万,而失败的原因就一种”,然而这个道理放在创业中则不然:很多创业者在互联网创业之初并不能充分认识到个中的艰辛与困苦,当一些隐患发酵后,创业失败才成为定局。

这篇文章给所有想创业的朋友分享一下创业路上的一些“坑”,从而让每个人少走弯路。

这些坑你遇到过吗?

1、创业目的不纯,随波逐流盲目创业

你是做什么的?你未来要成为什么样?你都想清楚了吗?

郭德纲说相声的时候,讲过一个笑话:

一个人包了一个工程,这人拿图纸一看,是垒一个烟筒。然后他就雇了一堆人开始垒烟筒,结果每天起早贪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烟筒盖好了,准备找开发商要钱的时候,不但一分钱没有拿到,还被人家毒打了一顿,打完才知道,原来是图纸看反了。人家明明是让他挖一口井,他却盖了一个烟筒。就这智商,法律要是不管着,估计早被打死了。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从这个笑话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如果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出发点不对,那不管再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如意。因为出发点不对,那对应的方向也不对,结果肯定也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这个观点不论是对于创业,还是生活和工作都是一样的。

如果想要一个好的结果,那应该先学会倒推前进过程,看看这些过程是否正确,是否会出现其他问题,如果确认都没有问题,那就努力去做,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前进。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想清楚往哪里走,不同的路,不同的打法。如果是奔着IPO的,就不要想着赚点小钱自我满足;反之,如果做的只是一个赚钱的生意,就不要乱作把自己作死。

想清楚终点,是创业之初需要做的之一件事。

2、赛道选择不合适,什么产品火就做什么

这是很多创业小白的通病,很多人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意,结果从短视频或者别人的口中,听到、看到一些热门的生意,自己的小心心就变得蠢蠢欲动。特别是看到别人都做的特别火的时候,自己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感觉这个生意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于是便兴冲冲的自己去搞一个店,或者自己加盟一个项目,但结果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在创业前你想清楚了你要选择什么样的赛道吗?

终局与赛道有关,选择赛道的标准不过是以下三条:

1、市场规模

2、市场增长率

3、市场竞争情况

毫无疑问,作为创业者需要选择规模足够大、增长率高,利润率高的赛道。但是也别忽略了“逆向思维”——当所有人都觉得好,你是否还有机会呢?

很多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火爆生意,并不一定就适合自己去做。你看到的火爆并不一定都是真的火爆,也许只是对方故意让你看到的火爆。即使这个项目别人真的做的很好,也不代表自己能够做好。

很多创业项目都是基于某一行业的需求或痛点发起的,但需求并非心血来潮的产物,更不能是创业者的单纯痛点,项目的潜在用户才是核心需求的方。

创业,本质是解决有一群消费者愿意付费的问题。

在投资之前,不妨做个调研,看看这个项目是否真的是适合你需要发展的当地的消费习惯,是否有目标客户,然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要看什么项目火爆,就去做什么项目,大概率是去送人头或者被割韭菜的。

3、创业合伙人不靠谱

对很多创业者来说,需要一个人从0到1,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同时还需要一个人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机会。相对来讲,一个人创业是比较困难的,承受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不少创业者会选择和他人一起创业,共同承担创业的压力。

那么创业者如何选择靠谱的合伙人?选择合伙人的标准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1、信任

2、相同的价值观和愿景

3、能力互补

4、 ***

一般而言,合伙人可以从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里寻找,因为信任是最少的管理成本。在确定合伙人之前,一定要拜访他的朋友、同事,多方位了解,去伪求真。企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合伙人。合适的合伙人,能让你走得更远;不合适的合伙人,会让你死更快。

不过快创通也要提醒,在和合伙人共同创业的时候也要注意这几点:

1、利益结构要清晰分明,明确每个人股份占比

2、利益分配结构一定要是动态的

3、要有清晰的上下级结构

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才比较会产生好的结果。

4、小看了现金流的重要性

很多刚开始创业的创业者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就是 *** 和奋斗,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思想。记住,创业最重要的一定是现金流,现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你身上连血液都没有了,你觉得你还能活得下去吗?

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你想要你的公司生存下来并获得成功,那你就一定要了解现金流的重要性。

很多初次创业者不理解什么是动态现金流,也不知道该如何合理的管理现金流,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做项目肯定一开始就是要“烧钱”的,但他们不知道钱要“烧”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能“烧”到什么时候,结果真的等到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才发现,终点已经走不到了,哪怕胜利就在眼前。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对自己的现金流有明确的分析和预测,什么时候该花什么钱,该花多少钱,都要有计划。如果需要融资,那要明确的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融资,去哪里融资,甚至融资渠道都已经找好了,这才能保证你创业的稳定前进和持续发展。

5、砸锅卖铁卖房卖车赌博式创业

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容易踩的坑之一,上一点提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创业者也很容易理所应当的以为,创业应该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事业坚持做起来。

这个“坚持到底”的思想是没有错的,但对于一个普通人,对于一个初创型创业者来做,如果非要砸锅卖铁才能创业,这是值得商榷的。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有这么多的创业项目,很多的项目都可以轻资产运作,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开始创业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创业就要卖房卖车的话,很有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车房两空。

在创业前期,一定是在留有余力的情况下,先赚钱让自己活下去,而不是一味的投入,一直在做没有利润的事情,这是不健康的创业。

6、采用价格战占有市场

很多刚开始创业的创业者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很容易钻牛角尖:“为什么我的产品卖不动”“为什么不来我店里买东西”,算了,还是打折吧,还是降价吧,比别人便宜,顾客应该就会来我的店里,或者来买我的东西了……

记住,千万不要有这种思想。出现问题,我们去认真研究问题的本质,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通过降价去开拓市场。

采用低价价格战,无疑是“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如果只看眼前利益,通过低价或者打折的方式来获得顾客和订单,其实是在伤害整个行业,很有可能最终的结果是让大家都没有饭吃,不过这还是其次的。

更加危险的是,自己降价后,同行降价更狠该怎么办?

别人经营多年,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来打价格战,而作为创业新手,资金弹药也不充足,怎么去和对方打仗呢?别人打伤了,也许就是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是初次创业者被打伤了,也许就是ICU常住不起了。所以对于价格战,一定要谨慎为之。

8、轻视知识产权

从公司起名开始,知识产权中的商标就开始悄悄显露重要性了。很多创业者都想着自己的品牌叫“xxx”很好,朗朗上口便于宣传,但是很可惜的是,商标已注册,并且商标属于他人。这时采取的 *** 无非是换个名字或是将这个商标买下。

如果不在初期解决知识产权的问题,后面可能要花很大成本。如果你觉得重要就大胆买下,尤其像域名、商标这样独一无二的东西。

比如说喜茶,喜茶的前身是皇茶,在创业初期没有重视商标的作用,在皇茶做大后才去注册商标,但因为注册失败,皇茶不得不改名,此时,仿冒者大量出现,大量山寨皇茶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一片江山。

在喜茶之前,我们公司叫作皇茶,后来因为商标的原因,被迫改名。皇茶这个名字是我起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商标就是注册不下来。之一次驳回的时候,我们已经开了很多店了,拖啊拖,复啊复,最后就三年过去了,我们店都开到广州和深圳了,才确定这个商标是彻底注不到的。最后我只好改名。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赚钱路上,也从来没有弯道超车,专注点点滴滴的细节持续深耕进步才是创业者最应该做的事。希望快创通今天的分享,能对在创业路上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创业过程中,大家都遇到过哪些坑?

这个因为大家创业之后经历不同,所以各种坑都有可能遇到。我分享的是加盟这一块的情况,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避免被雷。

13年到15年这三年我们加盟烘焙行业,在县城的十字路口位置开了一家加盟的烘焙店铺。具体的经历就不去细说,主要说说从小白到具体的行业的痛点。

之一坑:就是加盟费,大家收的加盟费用都不同,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负责培训大家学会西点,面包,蛋糕,水吧,甜点等等。一般都是说总部技术师傅支持,还有店铺开业之后的美好前景。但是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容易。从店铺装修,到后续的物料,材料采购都需要比较多的人去维护和经营。不是请两个师傅过来就能解决的。往往越往后经营越困难,最后只能关店收场。

第二坑:房租水电,为了让大家有更加好的体验,室内基本从展示柜到空调日常都要开起来。而房东看店铺日常经营还维持得了,往往就要按年涨房租,否则就不租给你。这样的话就导致一个结果,要么关店走人,要么就继续接受房东的涨租要求。

第三坑:一旦创业,自己就不是自由人,节日里都要加班做货。特别是一些KTV晚上12点1点多还有人订蛋糕。大过年初一也有人订蛋糕。中秋节加班做月饼,这个行业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是说吃点苦就能赚到钱的。如果你是超人,估计可以试试。

第四坑:同行竞争。因为店铺能够持续经营下去,之后我们所在的周围出现了四家蛋糕店。真正面临的就是一个四面楚歌,难以为继。

所以这些算是血与火的教训,创业看着很美丽,都是靠硬扛才能维持下去。开店过程中我们也有联系之前一起加盟的朋友,几十个人过去培训开店的,过了两年之后基本不剩几家了,都是黯然收场。

每个行业都有各种坑,正常情况下都是需要各个方面的资源配合才能规避。如果是小白还是安心上班比较合适。

创业融资需要和投资机构对赌吗

1、新起点,融资1200万

在15年年末,新平台成立一年左右,我们拿了1200万的preA,平有钱了,我们可以走的更快。这次融资对外宣称是2000万,套路大家懂得,这1200万时分期到账,但为了顺利拿这融资也费了不少周折,因为我们跟投资方前的是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我简单给大加介绍下,对赌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投融资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也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为什么有对赌协议,他的出现是由于VC对创业者不够信任,但这种“不信任”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整个行业造假很普遍、会计做账不同、时间紧迫来不及做深入尽职调查等等)。对赌协议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约束创业者,给创业者建立起一种与vc想法相一致的中短期激励机制,让创业者更多考虑对赌期这几年的业绩增长,规模增长。反而忽视了长远,很有可能让创业者牺牲未来的发展机会,去实现一两年的短期收益,站在企业角度不见得是好事。

1、我们在签完对赌后,为了顺利拿钱,所有精力都在给投资人做业绩,到处被动,为了刷交易量,在平台上了快消品,低价砸市场,被大供货商断货,仓库堆满了的临期食品。为了刷用户量雇佣水军大量注册新用户,增加新用户补贴等等。如果创业者能靠自己的人品或能力消除VC的不信任,可以不用签对赌;但签了“对赌协议”并把公司做大、上市的创始人在国内也不少(比如京东,蒙牛大家可以课后了解一下这个),所以还是要根据创业者对资金的饥渴程度和对公司增长速度的判断来权衡是否要签对赌,我的建议是不签。

2、第六个坑,人的问题,团队扩张,官僚主义,内讧

3、第七个坑,组织架构问题,架构复杂,高管不去一线,过于乐观

在公司融资成功,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团队扩张,团队内部矛盾开始出现,之前公司的老员工,团队新成员,还有我们新成员内部之间,出现了几个派别,开始了内耗。

首先是组成派别,围绕岗位晋升开始搞小圈子,排挤其他成员,造成不同部门衔接出问题。

然后是邀功,有成绩都往自己部门揽夸大自己部门作用,再就是推责任,出现问题推给其他部门。甚至出现官僚主义,几个创始人都把自己定义为各种总,开始摆架子,不去一线,只听数据只看汇报,同时高管们也因为派别原因,自己人业务范围内出问题不上报私下解决或者干脆不加惩罚,跟自己不是一个派别的,有问题小题大做。内耗也是让公司之后走下坡路的最亏祸首。

根源有这么几个

1、公司的拍板权在新的老板,新老板不到员工内部,不了结除了数据之外的情况

2、因为创业初期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岗位级别,只定了大概的业务方向,初心是大家在一个起跑线谁有能力谁上,但随着公司发展,相对应的人事晋升制度未完善导致上述结果的出线。

3、第三个原因是是组织架构问题,我们被并购后成立的新公司有一个架构,而后来的人员并没有融入之前架构,也没有打乱之前架构重新调整,导致部门有重复,有的业务找不到具体负责人。

所以创业者在公司规模扩大后,选人用人,岗位晋升,岗位职责明确上要多下功夫,一个优秀的HRD在公司发展的中期作用是很大的。要特别重视中期的HRD人选。

也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公司业绩开始下滑,期初的创世团队成员接连离职,再后来业务调整,人事调整,我也选择离开公司。之一次创业就此结束。

4、第八个坑,业务方向选择问题,谨慎做全产业链

在很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在解决了行业一个点之后,就想做整个产业链,包括我在内,我们开始做的F2C是农业基地到用户,中间涉及的环节有种植,养殖,初加工,仓储,运输,售卖等等,这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系统。因为农业的周期较长,受天气等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单单一个种植养殖环节就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因为周期原因,农业品类原因,当计划种植养殖的产品上市后,市场是否对产品认可以及此时的市场价格是否跟之前预期一样,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整夜系统的运行。

这导致我们的F2C在运行半年后就停止。我也是建议大家慎做全产业链, *** 产业链当中最适合你的环节。

可以这么理解,整个产业链就是一个大系统,其中一个环节是个子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他的稳定性都有风险系数,当这些子系统构成新系统后,子系统的风险系数都会累计到整个系统,这样就意味着企业做的环节越多,承担的风险系数越高,系统的稳定性越低,导致企业失败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我建议大家,谨慎做全产业链。

融资易:网贷投资有什么高危陷阱?

在网贷投资的过程中,平台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动作。有些看上去是福利,而实际上却是陷阱,有些动作很小,不易被发现,但是却对平台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网贷投资中最常见的八大陷阱。

一、线下对接

形式:平台将抵押物足额抵押到投资人名下,金额一般都较大。最常见的车辆抵押和房产抵押等,有时候全部流程都会走线下,有时候会在平台上进行投标

分析:大部分线上投资人处理线下对接的专业性和经验都不足,很容易被平台做手脚蒙蔽,甚至有平台故意把不好变现的抵押物抵给投资人,如果真有优质抵押物,平台为何不自己留着,因此大部分平台推出线下对接的时候都是有其他隐情的,如平台资金流不足,坏账过多抵押物不好处理等,做对接的投资人大部分都是接盘和背锅的下场,而且线下对接线上投标的行为也存在隐患,其他人投资人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区别对待,从而导致对平台不满,影响平台形象

二、平台入股

形式:这里指的是投资人入股而并非风投,平台公开将股份发售给投资人,门槛较高,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大户,当前人气较高而且口碑较好的平台相对受欢迎,股份一出基本一扫而光。

分析:大部分投资人入股的平台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 *** 丝背景,平台没有绝对的硬实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大户入股的资金被平台作为免费资金池使用,一但平台出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投资人拿着自己的钱出逃

三、变相加息

形式:平台变相加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拉长周期和拉大额度是常用手段,比较激进的平台甚至会直接送一些比较夸张的实物奖励。

分析:大部分变相加息而且幅度较大的平台都是不正常的,基本都是明摆着急着圈钱,而且吸引来的也都是偏激进的投机者,平台不太可能再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不是苟延馋喘,就是有收网的想法。

四、坑钱活动

形式:现在的网贷平台都很重视活动,好的活动能带来好人气好口碑,新手标、投资红包、加息券、推荐奖励等一个都不能少,但因活动吸引力不够,设计不完善,返现不及时等原因得罪了投资人的时候,又会引来骂声一片

分析:部分平台喜欢故意在活动上做手脚,在最后的返现结算环节设置障碍故意坑人,也有平台因为经验不足,把好好的送福利活动变成了坑钱活动。

五、考察报告

形式:考察报告是快速了解新平台的一个常见途径,一般由投资人或第三方实地考察后发布,主要展示内容是平台的办公地址、办公环境、团队结构、老板背景和借款资料等,考察报告最基本的作用是防止纯线上的诈骗平台,同时也给不能去实地考察的投资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分析:考察报告开始被某些平台直接利用成忽悠人的工具,由平台自己伪装成投资人发布,各种信息不对称各种PS,更是有用心不良的投资人在知道平台有问题的前提下故意发布虚假考察报告吹嘘,忽悠人进来给自己接盘,随着骗术的升级,很多在考察报告中一切信息都正常的平台,也会在一夜之间突然“蒸发”,目前在大部分第三方中发布的考察报告也都只是普通的信息展示而已,略嫌鸡肋,根本无法判断平台是否安全,而一些投资人发布的考察报告更是不靠谱,基本只说优点不说缺点。

六、空头利好

形式:平台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常会发布很多利好,从投监会、保证金、风投到上市公司入股等,利好越多,老投资人才会更信任平台,平台也能持续吸引到更多新人的关注,更利于平台扩大规模。

分析:但是很多平台在提前发布了利好之后,却并不能按时实施,更是有平台只发布利好不说明具体时间,最后成了画饼,更恶劣的是一些平台刚发布利好没多久就直接提现困难,空头利好会让投资人对平台的实力和安全性产生严重顾虑。

七、无效宣传

形式:网贷平台常见宣传方式无非是搞活动、线上广告、线下广告、上电视或上新闻等,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方式,比如拿自己的担保公司、跟自己办公地址在同一栋楼的 *** 机构和投资了自己平台的知名机构等来宣传,想方设法的让投资人觉得安全。

分析:平台宣传做的再大,和平台安全性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现在的广告基本都是有钱就可以上,很多和平台看似有关联的机构,在平台出事后基本都会之一时间把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

八、信息变动

形式:平台的信息变动一般表现为平台在职人员离职,业务类型改变,平台法人或股东发生变更等,这类信息变更一般发生的比较突然和隐蔽,不会很快的被投资人察觉。

分析:平台的信息有变动是正常情况,但是某些变动是需要警惕的,如重要在职人员( *** 主管和运营等)不明原因离职,一个做小额抵押业务的平台突然出现了大额信用贷,占比更大的股东突然抽身,都说明平台可能已经发生问题。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