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连传
《目连传》是连台大本高腔戏的代表作,艺人称为“戏祖”,“四大连台”之首,祁剧、辰河戏、湘剧、衡阳湘剧、常德汉剧都有此剧,但湘剧及常德汉剧整本已多年未演出,祁剧、辰河戏则演至1948年。其作为湘剧连台大本高腔戏,可连演七天,湘剧则罗卜之祖名傅荣,故事从傅荣逼佃户以女折租写起,统称《目连传》,祁剧称罗卜成年后情节为《目连正传》。傅罗卜成年以后的关目,称为《后目连》,曲文与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基本相同。其中保留了高腔原型曲牌两百多支,还有许多大鼓戏打击乐曲牌。
2、白兔记
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被改编成各种剧目,作为湘剧高腔整本大戏一直饱受欢迎,1949年前,剧本保留较全,然活在舞台上的仅《打猎》、《回书》、《磨房》三折,前二折“为小生重头戏,兼有雉尾生、娃娃生表演特色,载歌载舞,唱做并重,运用翎子、打带功技,要求演员颈、臂、腰、腿功底扎实,表情、眼神多稚气,是湘剧小生看家戏”,20世纪30年代以来,著名小生吴绍芝演此剧独领风骚,后有女小生王玲芝饮誉剧坛。湘剧、辰河戏、祁剧、衡阳湘剧都有此传统剧目,但保留折数多少不等。
3、望娘滩
“望娘滩”作为后世民间流传的神话,偶有古书记载作凭依,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将这个神话作为很久以前、发生在本地的故事来加以演绎,在民间影响较大,几乎是家家户户闲暇时摆龙门阵常有的内容。而李明璋于1953年创作川剧高腔代表作《望娘滩》可谓是家喻户晓,使这一神话在人民性和艺术性、传奇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上得到深化,许多名家的高腔经典唱段都离不开此剧。
4、秋江
高腔经典剧目《秋江》是川剧著名折子戏,是明传奇《玉簪记》中《追别》一出独立发展而来的,正是描写妙常驾船赶潘的一场,这场戏只有妙常和一个艄翁出场。艄翁是一个诙谐可喜的老人,见妙常追潘心急,故给了一点阻碍,开了一点玩笑。但好在他的船快,是有把握追得上的。剧中唱词和道白,将四川方言特有的风趣和表现力较好地发挥出来,富有地方风味。
5、投笔记
《投笔记》最早是明朝著录的传奇剧本,描写的是东汉班固投笔从戎的故事。高腔剧目大全中常见剧目,尤其湖南省有高腔的剧种,都有此剧,但因多年不演,只有辰河戏尚存整本,其他剧种常演的仅《投笔》、《脱靴》二折。班超投笔时,有以生行饰演,有以小生应工。祁剧《投笔》,丑行饰陈直,念白较其他剧种为多。各剧种不尽相同。五十年代湘剧、辰河戏均有改编的整本《投笔记》演出,1982年湖南省京剧团有吴容甫新编本,参加湖南省巡回演出戏剧季,获演出二等奖。此外,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及京剧、汉剧、川剧、桂剧、秦腔均有此剧目。
6、思凡
常德汉剧《思凡》又名《尼姑思春》,出自《目连传》。此剧为常德汉剧旦行常演的高腔代表性剧目,剧本唱词生动、形象、夸张,独具特色。讲述少女赵氏仙桃庵为尼,适逢师傅下山,独守空庵,赵氏向往爱情生活,怨父母送女为尼,恨佛门生活孤寂,诅咒经书佛法是虚,因果报应是假,最后脱去袈裟,摔弃念珠,毅然逃往山下的故事,买购小编尤其推荐李福祥的演绎,她的女尼,忆、盼、怨、恨、疑、悟都极为传神,具有粗犷妩媚的风采,曾得到崔嵬指点。此外,其他剧种有高、昆腔不同的演出本,表演风格亦各有千秋。
7、祭头巾
高腔代表剧目《祭头巾》原为巾丑应工,清末民初天元班名生李宝恒以生行演唱,颇有创造。自此后巾、丑两行均演。邱吉彩师承自李,并有增色。建国后经周章、张德吾等整理改编,获文化部所颁优秀剧本获奖金,湖南省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后又于1956年晋京演于怀仁堂,剧本和演出受到广泛赞誉;1983年又收入《湖南地方戏曲小戏集锦》。
8、夫人戏
高腔代表剧目盘点中必有《夫人戏》这一经典目,又名《九龙角》,俗称“夫”,是松阳高腔的主要看家戏,为浙、闽、赣等地人们所熟知。凡提及松阳高腔,人们就会联想到这出戏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该戏不见著录,作者无考,题材源于民间“陈十四夫的故事。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素通俗,表演古朴粗犷,甚为群众喜闻乐见,各地戏班搬演该剧,场次多少固有出入,但音乐唱腔却一致演唱松阳高腔,从古至今是松阳民间高腔班的常演剧目。
9、拉郎配
川剧高腔经典曲目排名中买购小编最喜欢的就是《拉郎配》。这部高腔传统大幕戏根据川剧传统剧目《鸳鸯缘》整理而成,演的是皇帝选美,钦差到钱塘挑选美女800名。钱塘有女之家大祸临头,慌忙选婿嫁女。书生李玉游学归家,途中先后被王员外、张卖打、钱塘县令三家拉去作新郎。后闹至县衙,钦差判李玉娶民女张彩凤为妻;王员外和县令的女儿则充抵800名之末数送往京城的故事。该剧在1958年被改编成了电影《抢新郎》。
10、拜月记
高腔著名剧目《拜月记》来源于关汉卿《拜月亭》及明传奇《幽闺记》,讲金朝贞元年间,蒙古入侵,书生蒋世隆与妹瑞莲、尚书王镇之妻与女儿瑞兰,俱在战乱迁徙中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在患难中结成夫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均有这一剧目,但仅保留几个单折,常演的为《抢伞》、《拜月》二折。《拜月》一折曾由彭福娥、彭俐侬演出,参加1952年中南区戏曲观摩会演,1955年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中,此折整理本获剧本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