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购买股权中创业者改变主意怎么办

时间:2024-07-06
今天给各位分享购买股权中创业者改变主意怎么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创业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股权设计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

股权激励,改如何做好股权激励

创业公司成功的有各种成功的 *** ,但是失败的无非就几个原因:没能力、没钱、方向错误、自己掐死自己(团队打架)。企业毁于股权分配的就属于自己掐死自己的行为。

股权设计

 一、为什么要设计股权架构?

1、明晰合伙人的权,责,利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所以合伙人之间的分工与回报,在早期是一定要明确分配好的。合伙创业讲究情怀没错,但最终也是要实现实际利益,怎么能够体现你的利益和价值,很重要一点就是股权、股比。后者是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作用,以及利益的重要体现。

2、有助于创业公司的稳定

60%的公司因为股权分配而出问题,最终因为股权问题导致创始人间的矛盾不断,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3、影响公司的控制权

一个稳定发展的公司不可能有很多控制权,只能有一个老大。比如真功夫,一会儿是蔡达标,一会儿又是潘宇海独揽大权,方针策略不同,对企业的发展势必会有很大影响。如果他们的股比能形成一个核心的控制权,争议完全可以避免。

4、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

理想状态下,创业公司会经历五个阶段:起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通常不止一轮)——Pre-IPO融资——IPO。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寻找新的投资人融资,也必然会被问到股权架构分配问题。如果你的股权架构是五五分,不会有资本方愿意进来的。相信每个创业者的创业项目都有IPO这个目标,只要IPO,资本市场就一定要求你的股权结构要明晰,合理。

二、设计股权架构有哪些原则呢?

1、简单明晰

在创始的阶段,创业公司一般比较草根,合伙人不是特别多。比较合理的架构是三个人。有些人会问,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会看你的创业团队,那合伙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完整的组合?这不一定。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产品和CEO的理念,你有没有CTO,COO,这些都不重要。所以,不能为了追求创始合伙人的人数而刻意增加。

 2、一定要有带头大哥

也就是核心股东。一定要有一个人,能够拍板说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3、资源互补

 4、股东之间要信任

三、股权如何分配?

1、看出资

创业初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钱,有钱好办事。如果空对空,事情是很难办的,所以,启动资金非常珍贵。比如注册一家公司要100万,一个人出60万,另一个人出40万,自然就以出资比例划分股权,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但目前已经很少人用了。这种情况下,出资就显得非常重要,打比方,做一个项目,需要500万,我出200万你出100万,那我们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假设我们资源差不多,我出200万的话,可能占40%的股权,同时可能又担任其他的角色。

2、谁是老大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团队总需要有人在Leadership和核心决策上拿更大的主意,也是牺牲更大的角色。他的股权在早期一定是更大的,而且必须是51%以上。配置股权的时候要有明显的股权架构梯次,作为老大才会有决定权,创始人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3、看合伙人的优势

创业过程中,无非就几个资源:资金、专利、创意、技术、运营、个人品牌。一定要充分评估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初创,发展,成熟,出现的变化。谁做的事情最多,最重要,谁就拿得多。一定要知道在公司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人是谁,这个人的股权一定相对多一点。比如公司是以产品为导向的,那产品合伙人一定要比技术合伙人占股比例大。如果公司事业做不起来,即使持有100%股票也是一张废纸,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

4、要有明显的股权架构的梯次

相对合理的分配 *** 是有区间梯次的,创始人持股51%以上甚至是2/3,联合创始人在20~30%,再预留10~15%的期权池。创始人肯定是老大,联合创始人有一定的话语权,期权池给员工做激励。

 5、预留合伙人期权池

比如逻辑思维是18和82分配,如果申音可以预留20~30%的期权池给罗振宇,双方达成共识,公司做到一定的高度,这20~30%就无偿转给罗振宇,不仅会让他更有动力工作,也显得更有人情味,正所谓多劳者多得,而不是永远的18%。预留一定的期权池用来激励合伙人和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四、股权成熟制度:专治合伙人中途退出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刚开始饮血为盟,要拼出一番事业。但是中间可能会各怀鬼胎,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因素离开创业团队。

几种常见的股权成熟模式:

 1、按年成熟

打个比方,A、B、C合伙创业,股比是6:3:1。做着做着,C觉得不好玩,就走了。

他手上还有10%的股份,如果项目做起来了,他等于坐享其成,这样对团队里的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实行股权成熟制度,事先约定,股权按4年成熟来算,我们一起干四年,预估四年企业能成熟。

不管以后怎样,每干一年就成熟25%,C干满一年整离开了,他可以拿走2.5%(10%X1/4)的股份,剩下的7.5%就不是C的了。

剩下的7.5%有几种处理 *** 。之一种,强制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第二种,以不同的价格按公平的方式给A和B,这样A和B还可以重新找一个代替C的位置。

2、按项目进度

比如说产品测试、迭代、推出、推广,达到多少的用户数……这种方式对于一些自媒体运营的创业项目比较有用。

不过这也要依实际情况而定,有可能一年之内就做到一百万的粉丝,那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让我成熟?

3、按融资进度

这个进度可以印证产品的成熟,这是来自资本市场,即外部的的评价,可以实现约定完成融资时A得多少B得多少C得多少。

 4、按项目的运营业绩(营收、利润)

因为有些项目离钱比较近,觉得团队能赚钱,那我们就投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业绩进行约定。

股权激励

说完了公司的股权分配规则,其中很重要的是为合伙人及员工预留一定的期权池作为股权激励,那股权激励又有哪些形式呢?

一、什么是股权激励

美国《财富》杂志的数据表明,20世纪以来,在美国排名前一千位的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对核心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关系到企业发展大计的员工都实行了股权激励。

比如微软、沃尔玛、IBM、戴尔、联想、阿里巴巴、华为等,都是在股权激励下快速成长起来的。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股权激励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绩效,实施人才战略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股权激励机制,是要让被激励者从打工者变为企业主人翁,将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决策、承担风险、并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丰厚利润,积极主动地关心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与价值增长,从而促进企业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制度和契约的结合及其实施过程。

 二、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

成功推行股权激励,其关键在于能够产生财散人聚的积极效用,规避财散人散的悲剧发生。

之一,有利于端正员工的工作心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雇员到股东,从 *** 人到合伙人,这是员工身份的质变,也会带来工作心态的改变。

第二,规避员工的短期行为,维持企业战略的连贯性。“缺乏安全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这种“不安全感”使员工产生短期性行为,进而危及企业的长期利益。

第三,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企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对于员工来说,其身价不仅取决于固定工资的高低,更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股权或期权的数量和价值。拥有股权或期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筹码。

第四,为了解放创始人。企业做到一定的阶段,创始人一个人分身乏术,需要有更多人来分担工作,使创始人能从业务和管理中脱身出来,做更加长远的规划和设计。

三、股权激励五个阶段

1、企业初创期

主要分未来,以激励创业团队,迅速把公司做活。

2、企业发展期

主要针对优秀业务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激励,把公司做稳。

3、企业扩张期

主要针对分子公司负责人进行股权激励,把公司做大。

4、企业成熟期

主要进行重组把分子公司的股权向总部进行置换,把公司做强。

5、股票发行期

这个时期主要实行按贡献比例分红,公司上市之后主要进行期权激励。

四、股权激励十种形式

1、股票期权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使用特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份的计划。股票期权是使用最广的股权激励计划。

2、绩效股份计划PSP

一种根据事先确定的内部或者外部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授予的股票授予计划。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三至五年)达到这些目标,激励计划的接收者才有资格获得这些股票。这是将绩效目标和股票价格分红有机结合的一种形式。

3、限制性股票奖励RSA

这是雇主授予雇员的股票奖励,但员工所持有股票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并存在丧失的风险。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留住员工。与限制性股票单位相比,属于先给股票。

4、限制性股票单位RSU

股票单位是在授予时发行潜在股票的协议,在员工达到授予计划的要求时才可能会有实际上的股票授予。这是未来一定时间内可以购买的约定。

5、加速绩效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PARSAR

与传统基于时间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奖励相伴而生的是基于绩效授予的方式,通常被称为“加速绩效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这种类型的计划中,时间限制可以延伸到更长的10年而不是3年,以提升保留人才的功能。

6、股票增值权SAR

这是一种长期激励工具,通过股票增值权计划,公司授予高管一种获得预期股份未来增值等额的奖励的权利。不需要购买或者增发股票,可以从公司股票增值中获取利益。

7、影子股票

公司授予高管的一种基于公司股份登记价值、公允市场价值或者公式价值等增值安排。并不是实际拥有公司股票,一般也没有投票权利,但是有资格接受分红或者其它等价物。

8、绩效单位计划PUP

员工在获得相应的绩效单位之前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一般3-5年)达到事先确定的外部或者内部绩效目标的一种激励计划。绩效单位的价值和股票并没有什么关联,奖励都是以现金的方式支付。

9、员工股票购买计划ESPP

员工通过在特定的时间阶段委托公司进行薪酬扣除以购买公司股份。员工股票购买计划允许员工以折扣价购买公司股票,通常通过工资抵扣的方式购买。这是一种福利计划,使员工能够分享组织的绩效成就。

10、员工股票所有权计划ESOP

这是一种限制性固定缴费计划,该计划能够使参与者从组织退休或者离职获得累积的公司股份。雇主每年都会缴纳固定的费用,累积成为员工的福利,在离职后继续持有公司股份而不是将其出售,但这种福利额度事先是无法确定的。

五、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

诚然,股权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若采取了不合适的 *** ,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应该明确实行激励计划的目的。透彻分析企业内外部的情况,从而选择更佳的激励方式。

1、用错了股权激励的方式

在不同的阶段用错了股权激励的方式,对企业发展的效果是不好的。比如说创业初期用了虚拟股票或者期权。

2、公平性和保密性

如果股权激励不公平又是公开的,会导致人心不满,虽然绑住了一个员工,但会让团队自身有矛盾,所以保密性非常重要。

3、一定要有约束机制

给了期权之后,一定要限制期权是多少时间内去行使,包括绩效纬度也要定一个相应的目标。

最后总结一下,做股权激励和合伙人的股权分配都是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的股权激励方案。

关于购买股权中创业者改变主意怎么办和创业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股权设计问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初创公司股权如何设计

一、宏观战略层面,股权架构设计的考量因素。

让我们借助“蛋糕”的故事,帮助诸位理解宏观层面股权架构设计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谁切(分)蛋糕问题(公司控制权问题)

因素二:如何将蛋糕做大问题(股权激励问题)

因素三:如何将蛋糕卖个好价钱问题(股权融资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点一点来讲。

因素一:谁切(分)蛋糕问题(公司控制权问题)

切(分)蛋糕问题,其实就是指公司的控制权问题。公司控制权关乎表决权控制、董事人选选任、对股东会决议的影响、对公司管理运营的掌控等。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真功夫控制权纠纷”、“雷士照明吴长江的控制权争夺案”、“万科控制权之争”等事件,教训惨痛,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重视公司控制权问题。

创业者要想实现对公司的控制,股权架构应作何种设计呢?

创业者可以直接依靠股权进行控制,包括绝对控制权、相对控制权、消极控制权。

1.绝对控制权,持股67%以上,对公司重大事项(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结算、变更公司组织形式、修改章程)及其他事项享有绝对的控制权;

2.相对控制权,持股51%以上、67%以下,拥有除公司重大事项外的公司普通事项的控制权;

3.消极控制权,持股34%以上、51%以下,虽不能对公司重要事项作出决策,但可以就某些事项进行否决,通过行使否决权,从而消极控制公司。

利用股权对公司实施控制,具体操作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公司设立之初,务必确立一位“掌门人”,打造一个“单极稳定”的控制局面,这种绝对控制权或相对控制权的设计成本是最小的,效果也是更好的;

2.尽量避免均衡型的股权架构模式,容易导致公司僵局;

3.一旦股权架构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纠偏,通过部分认购增资、存量股股权 *** 等方式,打破不科学的股权架构;

4.除了通过股权实施控制外,还可以通过投票权委托、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股权代持、拥有类别股份的表决权(AB股)、设立有限合伙并担任GP、运营控制(如控制公章、营业执照、与团队建立同盟等)等方式实施控制。

因素二:如何将蛋糕做大问题(股权激励问题)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培养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是企业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初创公司通过股权激励,使激励对象“像老板一样思考和工作”,以图实现聚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实现将公司蛋糕做大的目的。

从股权架构设计角度来讲,创业者在作股权设计时,需要考虑是否预留“股权池”,以备用于股权激励。预留的比例太大,可能影响公司的控制权;预留的比例太小,可能起不到激励人才的目的。

具体操作中,请遵循以下原则:

1.初创时期的公司前景不明朗,风险比较大,员工对股权激励的需求不强。这一阶段,如果要实施股权激励,其对象应仅限于公司的核心人员;

2.初创公司在设计预留股权比例时,应确保未来股权释放时,不应影响公司的控制权和稳定性。确定预留的总量时,需要根据创始股东的意愿、公司薪酬水平、公司规模和发展阶段、同行业情况等而定。在裁量释放给个人的个量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肯定价值贡献,做到留人留心;

3.股权激励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实股”,也可以是“虚股”,其中,实股指激励对象可获得真实股权、取得股东身份;虚股指激励对象不能取得真实股权,不能取得股东身份,但可享受股东的相关财产权利。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

因素三:如何将蛋糕卖个好价钱问题(股权融资问题)

初创公司的融资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始人套现需求,通过股权 *** 方式实现;二是初创公司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实现。

初创公司的股权设计中,可以根据战略目标预留股权融资份额,具体比例及操作应把握以下核心底线:

1.控制权底线,创始团队应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注意保留控制权的几个重要数字,如67%、51%、34%等;

2.对赌底线,股权融资时,投资者可能会要求创业者与其签订《对赌协议》。对赌条件成就时,调整双方股权比例或进行现金补偿。创业者一定要评估好对赌事件发生的概率和自身的负担能力;

3.回购底线,投资者与创业者约定了具体的回购条款,创业股东应当注意控制好回购的成本及责任范围。创业股东更好不要以个人资产为回购义务提供连带担保,一般做法是以其所持的公司股权为限承担责任。

二、微观实施层面,初创公司股权架构设计。

从微观实施层面讲,初创公司股权架构设计需要做好这四件事:“搭班子”、“带队伍”、“分蛋糕”、“谈退股”。

1.搭班子,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

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至关重要,选择了合适的创业伙伴等于创业成功一半。投资行业有句话,投资=投人=投股权结构,可见“人”是投资时最看重的因素,由“人”主导构成的“股权结构”则是投资行为落地的核心规则。创业伙伴是否合适,可以从个人品性、责任心、能力、协同力等维度进行评价及选定。

2.带队伍,打造所向披靡的战队

初创公司可以利用股权融资、股权激励等方式,融资融智,打造一支目标一致、勇于担当、充满 *** 和自信、保持诚实与正直、保持积极沟通、不轻易放弃、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钢铁战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3.分蛋糕,做好股权分配

初创企业分配股权时需要考虑这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股权架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二是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得更多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

无论何种形式的资本,决定股权架构中股权比例的核心要素,应当是以对公司的价值贡献度。归纳起来,一个总的原则,主要创始人占大比例股权,联合创始人占小比例股权,员工通过股权激励分享剩余的股权。

4.谈退股,提前安排好股权退出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受到磨合期多种因素的影响,创业伙伴退出是正常的,为了避免纠纷以及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应提前约定好退出情形、退出方式、退出价格等。

创始人应该如何分得股权

创始人应该如何分得股权

在创业初期,你只能找到那些愿意跟你一起冒创业风险的人。无论与谁合伙创业,创业者们都希望能一起走的更高更远。以下是我J.L分享的创始人应该如何分得股权,更多创业指南请关注应届毕业生创业网。

希望借用美国数字营销公司HubSpot创始人Dharmesh Shah最早提出的创业合伙人应当考虑的十个问题(我们压缩到九个),提醒创业者注意,合伙创业必须首先面对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回答供创业者参考,希望能帮助创业的中国合伙人走得更远。

一、如何分配股权?

这是合伙创业的首要问题,不仅事关创始人利益分配和对公司的控制权,更会决定创业能够走多远。这个问题没有科学精准的公式,市场实践证明,什么样的股权分配都有成功的案例。简法帮认为,只要是创业合伙人真心认为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就是当时更好的方案。

当然,简法帮还是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经验教训,供创业者参考:

1、考虑因素

股权比例应当反映合伙人对项目的综合贡献和价值,考虑因素包括:创业idea的来源、经验和资历、领导能力、市场(用户)开拓能力、产品和技术能力、融资能力、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等,创始人可以针对创业的领域选择决定性因素和权重,开诚布公、严肃认真地讨论商定,直到各方都真心认为股权分配方案是公平合理的为止。

2、可灵活调整

从法律上讲,出资比例决定股权比例。但实质上,为了保持创业公司的生命力,股权比例应当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或价值大小,所以创始人应当预留股权调整的空间,可以参照上文的考虑因素及权重,定期讨论审查调整股权比例,出资比例和股权比例的对应关系尽可以交给律师去做。

例如:旅游领域的行业大拿A和互联网技术牛人B准备做该领域的O2O,A比较外向,更具有领导能力和意愿,而B偏技术实干,股权分配如下颇有参考意义:

3、坦然面对利益分配

合伙人应当避免中国文化中羞于直面利益分配的习惯,否则利益分配问题在公司“钱”景明朗时,就会成为公司头顶的利剑,所以一定要坦然面对,而且越早越好。当前不完美的决定,总比想象中以后完美的解决方案更靠谱。简法帮推荐的解决办法是:在创设公司之前,将合伙人困在酒店房间中,直到谈成完全一致的方案才能离开,并且应当定期(例如每年)讨论一次股权比例,如有必要及时调整。

二、如何做好决策?

简单科普一下,公司治理(决策)机构分为三个层面:

1、股东(会)层面,决定公司最重大的事宜,例如:融资、转股、委派董事以及修改公司章程等,按照股权比例(而非人数)表决;

2、董事(会)层面,决定公司日常重大事宜,例如: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及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经理人选和薪酬等,按照董事人头数(而非所代表的股东或股权)表决;

3、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终极决策权在股东(会)层面,股权比例决定结果。初创公司往往不设董事会,而是由创始股东担任执行董事,但引入天使融资后,投资人往往要委派董事,就会需要设立起董事会。

需要创始人注意的技术细节是,公司的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权限,而且可以约定各种决策机制,如:特定股东(如投资人)就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

三、创始人离开或被炒掉怎么办?

这听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但创始人也可能会离开公司或被公司炒掉。非法律专业人士往往会混同创始人的股东地位和股东兼任的管理职务(如董事、总经理或CTO等),但从法律上来讲,股东(会)可以解除由股东担任的董事职务,董事(会)也可以解聘股东担任的总经理等职务。

创业的“婚前协议”在中国让人很难启齿,但是创业牵涉到太多利益,公司应有股权兑现(Vesting)约定,就是说创始人的股权要锁定一定期限,创始人的股权是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时间(按年或月)逐步兑现给创始人。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到5年兑现,例如:工作满之一年后兑现1/4或1/5,之后几年可以按照每月等额兑现。这样做的逻辑是,创业公司资产少,最有价值的是创始人的投入。创始人为公司付出,就可以拥有股权,离开就应该让出公司股份,而不是让其他合伙人为自己打工。即使创始人不约定,投资人进来时也会要求,道理也是一样的。

四、创始人的.创业目标是什么?

创始人的期望和目标,可能会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但至少创业合伙人在大方向上应该明确一下,彼此希望从公司得到什么?如果有的创始人希望公司长期自主低调发展,获得稳定现金回报,而另外的创始人志在通过资本运作,实现高增长和股权(部分)套现,这些更好在合伙人之间尽早开诚布公的讨论,达成一致的方向。

五、各创始人的主要精力是合伙事业吗?

很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矛盾,都源自对各创始人投入精力的争议。比如:创始合伙人是 *** 投入?还是 *** 创业,直到创业公司有前景再 *** 加盟?创始人有没有同时在做另外的创业项目?泡面吧在A轮融资估值一个亿的前夜分崩离析,跟这个问题有很大关系。

提醒创业者:如果存在创始合伙人 *** 的情况,创始合伙人务必根据各合伙人的投入精力,明确股权的分配和到位时间等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合伙人的特殊价值,而忽略精力投入问题所蕴藏的风险。

六、创业计划的哪些部分是合伙人不能变的?

创业企业要活下去或者成功,就难免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公司的计划。尽管如此,创业计划的某些方面可能是各合伙人都不愿改变的,例如:公司的产品和目标市场等。例如:公司的产品和市场到底是2B还是2C,如果发生变化,就可能在合伙人之间产生摩擦。

认为:这里没有对和错可言,让我们听听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无论如何,合伙人之间务必及时且尽早地沟通,即使不完美的决策也强过僵在原地做无用功,至少能更快证明某个方向不可行,尽快调整方向。

七、创始人是否与公司签署协议?

除了公司的股东身份之外,创始人还担任着另外一个角色――公司员工,而且是创业公司早期的核心员工。除了创始合伙人之间的股东(合伙)协议之外,创始人还应当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知识产权 *** 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这些不仅仅是风险投资人的惯常要求,也是从全体创始合伙人的角度维护公司的利益。

八、创始人是否要向公司投钱?

如果创业公司没有在设立前拿到种子轮的融资,创始人就需要自己投钱注入公司,中国当前已经基本取消了出资时间和注册资金大小的限制,注册资本大可以20年内付清,1元公司也很常见。

向公司投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注册资本注入公司,一旦注入即属于公司资产,非经减资或清算程序,股东不能抽回或挪用;第二种是作为股东贷款,这是一种借贷关系,股东可以收回本金(甚至可以有利息),但需要做规范的财务处理以体现在公司账面上,而不宜将创始人的钱和公司的钱混淆,避免连带责任。

九、创始人应如何给自己支付薪资?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象牙塔之中的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因为初创期企业的资金往往是创始人自己注入,创始合伙人一般都不发薪资给自己,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发些工资,避免沉重的社保和税务的负担。但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就应当采取规范做法,由公司与创始人按照签署的劳动合同支付工资和社保,将创始人股东身份(取得分红)和劳动者身份(获取劳动报酬)区分开来。此外,有些创始合伙人也可能因为家庭开支等实际情况,需要获得劳动报酬,支付合理劳动报酬也符合公司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

如果创始人之一在中途想要退出的话,股权应该怎么处理?

创业初期,经常会出现一种窘迫的局面:股权分给创始人后,有的合伙人中途离开,但手中还持着公司股权。这种局面,常常会让留守创业的合伙人们,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目前主要解决方式:

一、退股拿钱

双方约定公司按一定价格回购该离职股东的全部股份。可以是全部在职股东按出资比例回购,也可以表决同意某一个或几个股东回购。

价格:回购价格的确定比较复杂。要简单不麻烦的话,双方协商直接按某个数值计算;要正规点的话,可以按公司净资产换算股份价值或按上一年度/本年度的股东收益换算股份价值或者其它企业估值 *** 。

期限:更好留有一定过渡期如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什么原因看第二条,留时间给公司考察。

约定条款:问懂行的律师就可以了。

二、退股不拿钱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股东有以下行为,就可以不再享受股东的权益:

1,在竞争对手的公司做 *** 。即使是作为同行企业的顾问,也不可以。

2,成立与本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公司。

3,引诱公司员工离职。

4,引诱公司客户脱离。

5,违反公司的保密制度,公司章程等。

离开公司后,你还是公司的股东,受公司尊重,但前提是不能做公司禁止做的事情。否则,公司有权将全部股份收回。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离职股东为人大度,自己离开了也不想影响公司,直接把自己的股份无偿捐赠给了公司(或象征性的收1元钱)。

三、留股(全部)

公司为该离职股东保留其全部股份,并约定保留期限,如永久、10年、5年、3年、2年、1年等。期满后股份自动归公司所有(或指定股东所有)。

四、留股(部分)

该离职股东离开后公司回购部分股权如60%给对方保留40%。保留部分依然可以约定保留期限。

创业时股权分配应该注意什么

创业时股权分配应该注意什么创业公司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如何将公司的股权分配问题处理好,对公司以后的经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如今公司法当中针对创办公司的门槛有所降低,但是在各行各业竞争都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想要创办好公司可以说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创业公司融资股权分配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分配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股权分配的三大原则

创业如逆水行舟,只有同行者目的明确、方向一致、公平和激励并存才能成就长远、稳定的关系。股权分配就是这么一个落实到“人”的过程,它的目的不仅要通过“丑话说在前头”来确立规则,还要明确公司基因和价值观、达成股东间的共识。

鉴于创业公司初期股东和管理层通常是重叠的,暂无须考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笔者认为确立股权分配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股东于资源层面的贡献、股东于公司治理层面的把控以及公司未来的融资造血空间,当然上述三个因素仍有分解的空间,比如资源就可以按出资、投入时间细化,出资又可以按照是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对公司的价值进一步细化。

二、选择实缴注册资本比认缴注册资本好

虽然2014年3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采用认缴注册资本制,即除非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必经验资程序,由全体股东承诺认缴即可,认缴期限由股东自行约定,但是,这不意味着股东可以“只认不缴”,也不是说注册资本越高越好。

认缴制下股东的出资义务只是暂缓缴纳,股东仍要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为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若股东为了显示公司实力,不切实际的认缴高额注册资本,那么将面临多重法律风险,例如当债权人向公司索偿时,股东的清偿责任也随之加重,又如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将作为清算财产,另外也需要考虑税务风险。

笔者认为,创业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注册资本,选择实缴并进行验资,使得“公司”这种企业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它的风险隔离效果。

三、股权分配方案要最终落地于工商登记

出资是股权分配的必要依据,却非唯一依据,创业者最终核算的股权分配方案往往与出资比例不一致,有些创业者会采用阴阳协议的方式,一方面签署投资协议固定真实的股权比例,另一方面按照出资比例完成工商登记。

但是,上述方式的法律风险很大,一旦涉诉,不仅创业者的股东权益难以获得保护,亦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导致公司错失成长良机。笔者认为在此情形下,可考虑采股本溢价方式解决:首先,创业者之前签署投资协议,明确每位创业者的实际出资和股权比例。继而,由创业者按照确认的股权比例和换算后的出资额进行工商登记,把股东超出登记出资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金。

创业阶段股权分散的危害及解决思路

创业者无论是因为资金不足,还是因为希望汇集尽量多的各类资源,助推创业项目成功,都有可能采取“人多力量大“的思路来处理问题,即,吸收了比较多的股东。但是,创业伙伴在项目设立之初,对于股权往往碍于情面而采取了非常“暧昧”的处理方式,比如均分。由此导致的股权分散问题对于一个创业项目而言是极具危害的。

通常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的决策权与股权比例是一致的。因此,股权的分散意味着决策权的分散。一个创业项目的建立,意味着创业团队在初期对于项目的重要事项已经达成了基本一致。但是,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创业者在初期不可能预见后续产生的全部问题。例如,企业步入正轨后,有的人希望扩大规模,有的人希望练好内功,这时很难说谁对谁错。在这种情况下,走任何一条路可能都是可行的,但最坏的结果是由于决策权的分散,创业伙伴互相僵持不下,进而无法行动,形成了公司治理层面的僵局。

事实上,一个创业团队虽然是同舟共济,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完全相同的。很多人碍于情面的平分股权或者近似平分股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贡献更大的人(也可能只是自认为贡献更大)心态失衡,贡献较小的人坐享其成。大家都不好开口,于是就会产生心态上的失衡。

很多项目走到这个阶段,并不一定会导致项目的停滞或者死亡,但是,很可能导致贡献较大的股东动“歪脑筋”,比如利用公司的商业机会谋取个人利益,从而祸起萧墙。所以,股权结构一定要符合人性本身。

一个好项目想要快速起飞,往往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所以我时常建议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做好融资计划,哪怕是粗线条的。投资人有很多类型,不同的类型关注的方向往往有所区别。但是无论是那种类型,都不会喜欢非常分散的股权。

我曾经服务过一家业绩不错的小微企业,但是股权非常分散,有十几位股东之多。持股比例多则百分之十几,少则百分之几。在业绩蒸蒸日上的情况下,大家对于后续如何发展七嘴八舌、僵持不下,于是决定寻找收购者。我协助对接的几位投资人都颇感兴趣,但最终却都知难而退了,因为完全不知道跟谁谈、怎么谈。在专业投资者眼里,谈判也是成本之一。

最终所有投资人都放弃了,那十几个股东仍然在一起互相熬着。

创业初期,未来还不明确,自己持股80%,只给兄弟们20%好像有点张不开嘴。自己只有20%又不想干了。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这里提供几个思路,仅供参考。

1、 股权与收益权相分离。 依据《公司法》,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与收益权是可以有所区别的,具体以公司章程的规定为准。在创业时,可以将大部分股权授予最核心的创业者,但是创业成功所带来的收益可以依据创业伙伴的另行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2、 一致行动协议。 创业团队可以通过签订一致行动协议而形成某种意义上的统一表决主体。这个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创业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问题。但这本质上仍是一种约定,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着违约的风险。

3、 股权比例动态调整 。创业伙伴之间贡献和价值有可能与初期设立的股权结构不匹配,或者即便初期匹配,随着项目的推荐而出现差异。因此,双方或各方可以以一个事先约定的条件或指标对股权比例进行调整,但具体设计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4、 持股平台 。持股平台通常可以用来解决员工持股导致的股权分散问题。持股的员工对收益权的需求较高,而对决策权的需求较低。员工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哪怕一次授予多位员工股权,公司也仅仅是直接增加了一个法人股东而已。

结语 :创业阶段的股权分散,看似无私,实际上是对创业项目和创业伙伴的不负责任。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