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5A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
剑门关,是剑门蜀道的核心和精华。其地处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景观,两侧的悬崖峭壁垂直高度接近300米,中间夹有一条近30里的天然古道,两崖所夹的天然隘口最窄之处仅为50米左右,可谓是天然形成的关隘,也因此被蜀相诸葛亮所看重,命人在此处垒石为关,形成了如今的剑门关。历史上,魏将钟会曾领兵10万来到剑门关,苦战月余也无法让镇守于此的3万蜀国将士损失分毫,足见剑门关“川蜀第一防御关隘”的称号,是古代四川地区军事战略的要地。
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单位5A景区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由朱元璋亲自下令,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进行修筑,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总周长13.74公里。现西安城墙遗址有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雁门关5A景区
有着“中华第一关”美誉的雁门关,是万里长城当中一处重要的关隘。代县北部有一座高高的勾注山,由于山高风劲,南下途径此地的大雁必须在此地盘旋3圈才能通过,故此得名“雁门”,而修筑于勾注山山脊之上的关隘也就得名为雁门关。雁门关北扼草原大漠、南空万里中原,附近峰峦叠嶂、沟壑阴森,以“险”而著称,是历代兵家镇守的重地。在古代,汉朝名将卫青、李广、霍去病等都曾领兵经过此关而征战于塞外;著名的“昭君出塞”典故中,王昭君出走匈奴要塞即是雁门关。
南京明城墙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始建于1366年,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有着周长达31159米、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据史料记载,南京明城墙全部完工于1393年,动用全国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28年建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据买购网小编了解,现南京城墙遗产涵盖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垣,可从中山门、玄武门、和平门、太平门或台城的解放门入城口登上明城墙。
山海关5A景区
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的最东端、渤海湾的海岸线上,因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而得名,是长城的一个天然关隘。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京师之咽喉”的美誉,所处的地段是北方部族进入中原的唯一途径,自隋朝建成此关后,历代兵家为便利,出入中原定会经过山海关。历史上,山海关更是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性。在明朝统治时期,清军曾在26年的时间里,宁可绕路,也不愿进攻山海关。直至明崇祯17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大开城门迎进清军,才使得气数将尽的明朝彻底灭亡。
娘子关4A景区
娘子关,又称“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派兵驻守于此而得名。娘子关地处绵山山麓,依山傍水,高据险要,控制着“太行八陉”的第五陉——井陉,石太铁路和晋冀公路均从此经过,是联结晋冀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娘子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之一,从唐朝开始一直受到当朝统治者的重视。直到近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娘子关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曾为百团大战的战场之一。
嘉峪关5A景区
嘉峪关,是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与山海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嘉峪关关城,及其两翼长城和沿线的烽燧墩堡,形成南起祁连山、北衔黑山峭壁,长15公里的明墙暗壁。烽燧、墩台纵横交错,攻防兼备,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据MaiGoo小编了解,这里还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国门”,也是中西互通往来的“海关”,被誉为“古代出入境必由之关”。据史料记载,古时候的人们进出嘉峪关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方才允许出入,因此,嘉峪关也是历史上“关照”一词的发源地。
北京城东南角楼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城东南角楼,是北京内城四座角楼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东南角楼,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垣角楼。明代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北京内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正式名称应是城角箭楼,简称角楼。角楼高大峻拔,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楼建筑的独特例证。东南角楼已经历经近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不但见证了明清两代的更替、封建王朝的覆灭、和军阀时期的混乱,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万里长城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是最为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因列国争霸而进入修筑的高潮。在秦始皇大一统后,将各国长城连接和修缮,便形成了如今的“万里长城”。此后,长城作为防御边境的重要军事工程,在历朝历代经历过多次修筑。直至明朝,为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不仅是单独的城墙,而是由、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曹操运兵道4A景区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运兵道以大隅为中心,在地下蜿蜒延伸、错综复杂,至今已近挖掘8000米,还是看不到尽头。从中心处向四周延伸,就好像一个地下长城,经纬交错,结构复杂、规模浩大。直至唐宋年间,这里仍被作为军事战道使用。一直到南宋时期,由于黄河改道,洪水泛滥,亳州城被淹没,而运兵道也被淤泥掩盖,从此之后,被深埋地下几百年。据MAiGoo小编了解,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濒临亳州,亳州民众在挖掘防空洞的过程中,才意外发现了这个古运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