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时隔三年,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终于回归线下在瑞士雪山小镇达沃斯举办,但这一世界著名小镇早已大变样。欧洲的异常暖冬让达沃斯的山脊植被 *** ,论坛开幕前夜,一场大雪才姗姗来迟。
与1971年达沃斯论坛之一次举办时相比,如今达沃斯的雪量已经减少了40%以上,降雪量减少也让这一滑雪胜地的吸引力逊色了几分。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在提醒着参会人员气候变化的紧迫性。2023年元旦前后,欧洲多国气温创历史新高,部分国家气温突破20摄氏度,俨然一副夏日景象。而在大洋彼岸,美国却经历了史诗级寒潮。
如何避免气候变化最糟糕后果?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在达沃斯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如何实现目标?我在过去几年中吸取的经验是:钱、钱、钱、钱、钱、钱。”
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可能需要花费3400亿美元的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仍远远落后,并越来越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遗憾的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并不容易解决。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未能兑现2020年-202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计划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这削弱了国与国之间以及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的信任度。
重重难题待解
去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闭幕,较原计划延长两天,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与会代表同意在2023年下一次峰会前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关键细节仍未敲定,出资国和受益国名单也有待商榷。
埃及国际合作部长拉尼娅·阿尔玛莎特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去年埃及召开的COP27上,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进行补偿的问题取得了一些进展,终于从多年的边缘议题变为主要议程,但如何就资金做出安排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此外,各国在最关键的排放问题上没有取得新进展,达成温控目标挑战重重。对于是否继续维持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各国分歧不小,这对许多国家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COP27通过的协议并未包括逐步减少“所有化石燃料”使用的内容,只提到了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逐步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这与COP26达成的共识基本一致。
2015年,《巴黎协定》定下了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的理想目标,而目前的升温已经达到1.2摄氏度。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以内的承诺“正在化为泡影”。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全球气温将上升2.8摄氏度,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我们星球的一些地方将不适合居住。对许多人来说,这相当于是判了死刑。”
气候变化“阵痛”已至
值得警惕的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世界各国越来越频繁地遭遇极端天气冲击。世界气候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数据显示,去年夏天,尼日利亚等地的洪水造成800多人死亡。2022年更具破坏性的是巴基斯坦的洪灾,强降雨在巴基斯坦全国3/4的地区引发洪灾,至少1700人死亡,无数人感染疟疾、霍乱和其他水传播疾病。
英国气象局预测,由于2023年晚些时候将再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出现极端气候现象的风险将随之增加,2023年的全球气温将高于2022年,2024年更有可能创下新的全球气温纪录。
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球保险业如今动辄一年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汇编的数据显示,2022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与天气有关。去年9月袭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飓风伊恩造成了约一半的损失。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首席气候科学家Ernst Rauch表示:“不可否认,气候变化正在加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已成为新常态。”
这和二十年前的情况相比大不相同,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记录,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之前,经通胀调整后的保险损失每年从未超过500亿美元。
此外,暖冬对农业也会造成不小打击,意大利更大的农民协会Coldiretti指出,温暖气候和忽高忽低的气温正在带来虫害的担忧,这将降低作物产量并增加农民的成本。
Coldiretti估计,2022年意大利的降雨和降雪比199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低30%左右,去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已经造成意大利土地极其干燥,湖泊的水位降低了一半以上,冬季的降雪是农民更大的希望。但暖冬正在掐灭这一希望。
展望未来,气候变化将持续困扰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生活成本危机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更大短期风险,而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风险,减缓气候变化失败、适应气候变化失败、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位列全球长期风险前三位。未来十年,世界必须在气候变化和适应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以避免“生态崩溃”和全球持续变暖。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