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十大儿科常见病

时间:2024-07-08

湿疹

湿疹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剧烈瘙痒的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是儿科常见五大疾病之一。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洗衣粉、肥皂、洗涤精等。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该病以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患儿食欲亢进,进食量大,喜食甘肥,懒于活动;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为显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男孩可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埋入,而被误认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其实患儿性发育大多正常;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拒食、烦躁、喘憋等,早期体温为38—39摄氏度,亦可高达40摄氏度;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腹泻、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小婴儿常见拒食、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治疗该病,需采取综合疗法,以改善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诱发并发症。

儿童扁桃体炎

儿童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易引起周围器官局部并发症,包括咽炎、喉炎、气管炎等。儿童日常生活中预防扁桃体炎,应养成不挑食、不过食的良好习惯;儿童的饮食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比例合理;特别是要戒掉孩子爱吃零食的坏习惯,因为零食大多没有什么营养,还会使孩子不好好吃饭,导致营养失调。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婴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起病较急,有感冒前期症状,如咳嗽、喷嚏,1至2天后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音。病情严重时,会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和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病程1到2周。

儿童龋齿

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发生龋齿造成的危害,可影响牙颌系统的发育,造成后天畸形。同时,龋齿的疼痛也会影响儿童的进食,致使不敢用有病牙齿进行咀嚼,食物没有经过细细咀嚼就进到胃里,加重了胃的负担,引起胃痛。儿童预防龋齿,CNPP小编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避免奶瓶龋齿,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喝饮料少用吸管;两岁时应告别奶嘴。

手足口病

十大儿科病种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较快,可致死亡。预防手足口病,首先就要注重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小儿感冒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儿科常见五大疾病之一。该病可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患者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婴幼儿症状较重,年长儿则较轻。该病的预防措施之一,就是提倡母乳喂养。

水痘

儿科的十大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该病潜伏期约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腹痛、呕吐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如果在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

小儿腹泻

儿科的十大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其可分为轻型腹泻、重型腹泻。轻型腹泻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重型腹泻此型不仅有严重胃肠道症状,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预防该病需注意合理喂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