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椽
陈椽,又名陈愧三,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中国制茶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1999年,逝世。
李联标
李联标,原名李子丰,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是中国早期从事茶叶酶化学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研究成果受到茶学界的关注。在国内首先发现野生乔木型大茶树,对研究茶树起源与原产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旧茶园改造、新茶园养成技术、探索茶树高产优质规律和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就。1985年1月29日,逝世。
吴觉农
吴觉农,原名荣堂,因立志要献身农业(茶业),故改名觉农,是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茶圣”。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还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89年10月,逝世,享年92岁。
方翰周
方翰周,又名藩,茶学家、制茶专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之一。长期担任茶叶加工技术领导工作,被称为“中国茶叶质量体系奠基人之一”。主持制订了中国各类茶叶的毛茶收购标准样、价、品质系数体系;各类茶的精制成品标准样、花色等级、品质系数体系;国营初制、精制厂建厂设计方案;全国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的精制技术规程和茶厂管理等八项制度,对推动我国机械化制茶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主编《江西茶讯》和组织编写了《红茶绿茶初制机械》、《制茶先进经验汇编》等。
蒋芸生
蒋芸生,茶学家、园艺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茶学奠基人之一。为筹建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培养茶学人才作出了贡献。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柑橘栽培、植物生理以及植物分类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所著《植物生理学》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主要教材之一。
胡浩川
胡浩川,茶学家、制茶专家,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之一。参与筹建祁门茶叶改良场并任场长,致力于红茶品质的提高,促进“祁红”进入国际市场;与吴觉农合著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曾任重庆复旦大学茶叶系教授和系主任,培养了首批茶学高级技术人才。
庄晚芳
庄晚芳,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贡献。著有《茶作学》、《茶树生物学》等论著。1996年5月2日,逝世,享年89岁。
张天福
张天福,“茶学界泰斗”,著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张天福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2017年6月4日,去世,享年108岁。
王泽农
王泽农,字梦鳐,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物化学家。是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除创立了茶学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外,主持研制的"茶叶光电拣梗机"曾荣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商业部科技重大成果三等奖。1999年10月4日,享年92岁
冯绍裘
冯绍裘,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一生潜心茶叶研究和生产,改写了戴维斯描述的云南茶叶历史。寻得中国红茶宝地,创制出世界一流红茶,并且开启了中国红茶新纪元,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茶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