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收益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债券的投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来自债券固定的利息收入,二是来自市场买卖中赚取的差价。这两部分收入中,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而买卖差价则受到市场较大的影响。
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的因素有:
(1)债券的票面利率
债券票面利率越高,债券利息收入就越高,债券收益也就越高。债券的票面利率取决于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债券期限、发行者信用水平、债券的流动性水平等因素。发行时市场利率越高,票面利率就越高;债券期限越长,票面利率就越高;发行者信用水平越高,票面利率就越低;债券的流动性越高,票面利率就越低。
(2)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
由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市场利率的变动与债券价格的变动呈反向关系,即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降低时债券价格上升。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从而给债券的买卖带来差价。市场利率升高,债券买卖差价为正数,债券的投资收益增加;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买卖差价为负数,债券的投资收益减少。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降,投资者如果能适时地买进卖出债券,就可获取更大的债券投资收益。当然,如果投资者债券买卖的时机不当,也会使得债券的投资收益减少。
与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相联系,当债券价格高于其面值时,债券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反之,则高于票面利率。
(3)债券的投资成本
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购买成本是投资人买入债券所支付的金额(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价格的乘积,即本金);交易成本包括经纪人佣金、成交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等。目前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但企业债的利息收入还需要缴税,机构投资人还需要缴纳营业税,税收也是影响债券实际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债券的投资成本越高,其投资收益也就越低。因此债券投资成本是投资者在比较选择债券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也是在计算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时必须扣除的。
(4)市场供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市场供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债券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投资者购买债券的成本,因此市场供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我们考虑投资收益时所不可忽略的因素。
债券的投资收益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债券本质上是一种固定收益工具,其价格变动不会像股票一样出现太大的波动,因此其收益是相对固定的,投资风险也较小,适合于想获取固定收入的投资者。
作为投资工具,债券的投资特征主要有:
(1)安全性高
由于债券发行时就约定了到期后可以支付本金和利息,故其收益稳定、安全性高。特别是对于国债来说,其本金及利息的给付是由 *** 作担保的,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一种投资方式。
(2)收益高于银行存款
在我国,债券的利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投资于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价差。
(3)流动性强
上市债券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当债券持有人急需资金时,可以在交易市场随时卖出,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债券的流动性将会不断加强。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影响因素
我之前对这道题目也是很困惑,后来通过如下思路来记忆这道题目:
首先,这道题目是指,会影响到“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一级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因素,因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每期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科目的每期摊余成本(即科目余额)=其明细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所以面值*票面利率是会影响到摊余成本的。
再说公式: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这只是一个方便我们考试时计算每期摊余成本金额的简便方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也就是说,计算摊余成本金额的时候,面值*票面利率不需要考虑,但是在实务操作中,能影响到摊余成本的因素则是需要票面利息的。
这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债券的发行费用是否影响摊余成本
影响。
发行费用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冲减债券成本,摊余成本减少。债券的发行成本是包括在债券购买价格里面的,所以债券的摊余成本与债券的发行成本成正比。支付的费用若是要算入资产,就增加资产的价值。若是算入负债就减少负债。
在计算实际利率的时候,需要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既票面利息作为利息收入测算实际利率,也就是设实际利率为r
买价=(每一期的票面利息之和+本金金额)*(1+r) ^负的期数
由此计算出实际利率作为计算摊余成本的基础,因此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因素选项“对到期一次支付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是影响摊余成本的。
扩展资料: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 (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影响摊余成本计算的因素有哪些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