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1 | 《杜甫十讲》 | 莫砺锋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 | 《大医》 | 马伯庸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3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 杨苡口述,余斌撰写 | 译林出版社 |
4 | 《孙犁年谱》 | 段华 | 人民出版社 |
5 | 《成都传》 | 蒋蓝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6 | 《燕食记》 | 葛亮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7 | 《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 | 黄德海 | 作家出版社 |
8 | 《凉山叙事》 | 罗伟章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9 |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 | 张一南 | 岳麓书社 |
10 | 《名叫月光的骏马》 | 卢一萍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这是著名学者莫砺锋20年研读杜诗心得。莫砺锋从文献文本出发,以杜解杜,以杜证杜,用10个篇章串联起杜甫的生命历程,借杜甫坎坷一生的心灵史还原大唐王朝的盛衰史。书中将杜甫的一篇篇经典诗作细细察辨,让读者体会诗圣一生的仆仆风尘,在苍劲的字墨中深切感受“百年世事不胜悲”的苍凉,又在苍凉中遥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庄伟。在碎片化的激流中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深度感受杜甫开辟的新诗境,更是一次文化人格的自我沉淀。
《大医》是用文学的方式再现晚清一群“苍生大医”的故事。用文学追踪历史,用通俗艺术表达深刻思想,是马伯庸最擅长的事情。通过高超的叙述艺术,将像伍连德这样的“大医”们从故纸堆里显影到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中,是马伯庸这次写作的殊为可贵之处。
2022年,杨苡先生103岁了。她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历时10年整理撰写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她目前唯一口述自传。杨苡的人生经历了几个时代,见证了无数的人与事。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
孙犁在世时,与不少文学青年来往,成为忘年交。段华就是其中之一。他潜心于孙犁作品研读,长期追踪和搜集孙犁的相关资料。30多年,段华念兹在兹,终于集腋成裘,写成这本共计40多万字的《孙犁年谱》,属于孙犁研究的拓荒之作。2022年是孙犁逝世20周年,《孙犁年谱》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给人写传不容易,为城市写传也难。尤其是为成都这么一座庞大、丰富的城市(成都是一座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城市中心未移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传,更是高难度工作。蒋蓝的《成都传》聚焦这座城市纵横四千余年时空,呈现其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开写《成都传》的蒋蓝,目标是从考古、民俗、建筑、动植物等领域进入,并由文学笔法落地。他把自己过去20多年研究、写作蜀地所积累的经验、心得、功底,全部用在这部《成都传》里。
将情感寄托于饮食,是古已有之的中华文化共情之源。《燕食记》延续其既往的美学风格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为线索,借关于美食之跌宕故事,细致入微之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世态人情的变迁。有评论家称之为“对中国文学地理创作版图的一次推进。”
金克木作为一代大家而尚无详细年表或研究性传记,实为憾事。《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黄德海以时日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线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证、参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为主、稽核为辅的独特编年录。全书作上中下三编,分别名为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写实又传神,勾勒出个人精进与时代激荡交错而成之“学人”的精神肖像。
为了写好凉山,罗伟章深潜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喜德,驻扎深入采访两个多月。白天采访,晚上整理,阅读,做笔记。看了很多书,人文历史社科,做了30多万字的笔记。最终写出这部反映大凉山彝族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非虚构文学。在书中,罗伟章记录了脱贫攻坚过程中诸多令人动容的人与事,也陈述了自己的多维观察和思考,整部作品情感饱满,思想深刻。叙事从容有度,情感真挚热忱,完成了这个融现实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炉的典范文本。
北大中文系教师、80后文学博士张一南在课堂上所上的“大学国文通识教育课”深受学生喜爱,成了“不太容易选到的课”,经常教室爆满。这本书是她在北大课堂上的讲义被出版成书。在书中,张一南解读包括曹操、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在内的30余位文人的生平经历、名篇佳句与创作风格。她的讲解幽默诙谐,让人生动见识贵族名士的精神世界。张一南既能讲得清新有趣,观点又不乏深度,尤为难得。
1972年出生于四川南江县的卢一萍,曾有过在高原边疆上长达27年军旅生活的经历。短篇小说集《名叫月光的骏马》的创作,依然是与他密不可分的边疆岁月——令人心醉的草原、越过山岗的羚羊、驰骋草原的骏马,爱上哨卡小伙子的边疆姑娘、转场的塔吉克族女人,以及月光、边疆、荒漠。他用诗意的语言刻画故事,堪称一部小说版的西部高原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