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金融资本

时间:2024-07-07

金融资本形成的三个途径

金融资本形成的是两个途径,不是三个途径。

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1)资本的相互渗透,即垄断银行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相互购买对方的和债券,以及通过银行创办新的工业企业,工业垄断组织创办新的银行的办法,实现资本的融合。

(2)人事上的结合,双方互派人员进入对方的管理机构担任要职,相互控制。

扩展资料:

一、金融资本是什么?

金融资本是指垄断银行和工业垄断组织在一起进行资本融合,从而达到垄断的目的。一般认为,金融资本是普通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度时间段之内形成的资本类型,主要特点在于其资本垄断的特性。在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中,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同时使得金融机构的形式多项化,促进了一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多元化。

二、什么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金融资本一般指是指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更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指西方国家中掌握着经济、政治统治权的大金融资本家或集团。金融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金融资本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金融寡头通常自己使资本掌握总公司,然后通过总公司作为“母公司”,然后利用“母公司”的资本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额,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再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更多的公司,即“孙公司”。

3、金融是市场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将资金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稀缺方的经济活动。主要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发行、投放、流通和回笼;各种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等。

4、银行是依法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的银行职责不一样,按照类型分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金融资本指的是

金融资本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这种融合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资本在扩建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二是产业资本在多元化的产业延伸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三是产业资本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产业资本在其流通周期里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是现代资本运作的必然。体现了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本质及其扮演的重要作用。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其一,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以与用于工业、商业中的货币不同的特殊方式,即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值自身,中间不会转换为生产资料制造商品,也不会通过买卖一般商品赚取差价。它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其二,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险公司、金融集团、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

金融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更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是这一切变化的基础。没有产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就无法为银行提供大量的货币资本来源,也就不会有银行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又反过来通过各种信用手段,促进产业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所以产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一开始就是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交织进行的。

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形成垄断以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相互渗透,日益溶合,终于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对象主要是金融产品,如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国际资本流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什么是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

商业资本就是在流通领域从事商品买卖获取利润的那部分资本,通过商品交换来获得差价,实现利润,如商品销售而发生的资本流通;

工业资本是在进行工农业生产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简单说就是从事工业领域以获取高额经济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金融资本,为了资本融通而存在的资本,用钱赚钱,如银行贷款、证券买卖:

以下是详细资料:

一、商业资本(Commercial Capital,亦称商人资本Merchant Capital) :一般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资本(商品经营资本),还包括专门经营货币收付、兑换、登记、保管等业务的资本(货币经营资本)。它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是流通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独立化。

商业资本从它在运动中的存在形态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买卖商品,一部分用作流通费用。用于购买商品的这部分资本,是以预付货币资本开始,然后转化为商品资本,为了使周转不间断地进行,这部分资本不是将自己全部价值一次性购进,买而不卖,然后再一次性卖出,卖而不买;而是分批地不断地买,同时又不断地卖。这样,直接投在商品买卖上的资本又以两种形式──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存在着。如果用B表示这部分资本,在商品年销售量不变的条件下,这部分资本的量同自身的周转速度成反比。用作流通费用的那部分资本又分为两类。

生产性的流通费用。它作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由商品实现的价值来补偿。如果运输和保管的活动也完全独立化,这些活动就跟商人业务完全分开,商人向运输业者和仓库经营者支付的费用,就好象是商人在购买商品时预付的,因此,对商人来说,它们会加入购买价格。也就是说,生产性的流通费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直接投在商品买卖上的那部分资本(即B)。

实现商品价值的费用。为购买和销售商品的费用,也就是纯粹为价值形态转化(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而支付的费用,它不创造价值。从社会资本的总运动来看,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如果没有商人,产业资本家就要自己经销商品,还要为此支付流通费用,并且作为资本来预付。当一部分流通费用转化为商人支付的商业费用以后,它仍然作为资本来预付。只要商人资本限制在必要限度以内,差别就只在于:由于产业资本跟商业资本的职能不同,会使流通费用社会化,从而使这项费用得到节约。

二、工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主要部分,即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工业资本在广义上同产业资本通用。马克思指出:"就'范畴'的意义来说,租地农场主和工厂主一样,也是工业资本家。"(《资本论》第1卷,第818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因而投在农业部门的资本也叫做工业资本。

三、金融资本:"现代"资本主义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集中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出现使得"自由竞争被扬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资本采取了其更高级也最抽象的表现形式--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这种融合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产业资本在扩建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二是产业资本在多元化的产业延伸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三是产业资本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产业资本在其流通周期里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是现代资本运作的必然。体现了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本质及其扮演的重要作用。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其一,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以与用于工业、商业中的货币不同的特殊方式,即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值自身,中间不会转换为生产资料制造商品,也不会通过买卖一般商品赚取差价。它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其二,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险公司、金融集团、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

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

金融资本指的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形成的新的资本形式。形成的途径包括:

1、资本的相互渗透,即垄断银行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相互购买对方的股票和债券,以及通过银行创办新的工业企业,工业垄断组织创办新的银行的办法,实现资本的融合。

2、人事上的结合,双方互派人员进入对方的管理机构担任要职,相互控制。

金融资本是什么

金融资本指的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金融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才逐渐形成的一种资本形态。随着工业资本的不断集中并走向垄断,银行也不断地进行着资本集中并走向垄断。

金融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更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是这一切变化的基础。没有产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就无法为银行提供大量的货币资本来源,也就不会有银行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又反过来通过各种信用手段,促进产业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所以产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一开始就是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交织进行的。

什么叫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

jīnróng zīběn

[financial capital] 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形成的资本

图书《金融资本》

[编辑本段]版权信息

作 者: (德)希法亭 著,曾令先,胡天寿 译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字 数: 440000

页 数: 374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669610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经济 经济学理论

定价:¥48.00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金融资本》是希法亭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强调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曾预言过但是没有能够详细分析的现象,特别是以托拉斯和卡特尔为形式的垄断现象。他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把资本区分为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 该书为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告诉你如何用乘法,而不是加法进行财富积累的权威读本。

金融资本给资本笼罩了一层神秘面纱,它使人很难看到资本的本质。从形式上看,金融资本是在独立的运动,其实,金融资本也是资本的一种反映形式。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分道扬镳,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全部资本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认识金融资本的运动规律,就不可能认识现代资本主义。——鲁道夫·希法亭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金融资本》是作者更具影响的代表作,作者对马克思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作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因而在当时的理论界被当做《资本论》的第四卷而大受欢迎。希法亭把资本分为了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论述资本和金融的之一流著作”。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鲁道夫·希法亭,1877年8月10日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希法亭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尤其对金融资本有深入研究,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上发表了一系列经济学著作,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权威理论家,也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编辑本段]目录

原序

导读

一、本书的体例

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时代以后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希法亭的新观点

四、《金融资本》的特殊价值及当今金融资本突飞猛进的发展

之一篇 货币和信用

之一章 货币的产生

第二章 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第三章 信用货币

第四章 在产业资本中流通的货币

第五章 银行和产业信用

第六章 利息率

第二篇 虚拟资本

第七章 股份公司

第八章 证券交易所

第九章 商品交易所

第十章 银行资本与利润

第三篇 金融资本和对自由竞争的限制

第十一章 利润率的平均化

第十二章 卡特尔与托拉斯

第十三章 垄断和商业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垄断和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垄断的价格决定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

第四篇 金融资本和危机

第十六章 危机的一般条件

第十七章 危机的原因

第十八章 经济周期过程中的信用关系

第十九章 萧条时期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第二十章 危机性质的变化卡特尔和危机

第五篇 论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第二十一章 商业政策的转变

第二十二章 资本输出和争取经济区的斗争

第二十三章 金融资本和各个阶级

第二十四章 围绕劳动契约的斗争

第二十五章 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

[编辑本段]书摘

之一章 货币的产生

在交换过程中,如果某种商品畿够证明自己具有使用价值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这种商品也就可以成为满足同样条件的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换价值,于是,这种商品便开始向货币转化。这样,商品便成为了货币,成为了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换价值,成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由于一切商品都通过使用价值的让渡而转化为货币,货币也就成为了所有其他商品的转化形式,成为了乒斤有其他商晶向货币转化的结果,成为了一般劳动时间的直接对象化,成为了个人劳动外化的产物。

理解为由全体社会成员自己决定和支配。

但是,缺乏统一组织机构的社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里,社会生产者被分解为相互分离的生产个体,他们的生产不再是社会的事务,而是表现为他们自己的私事,他们被社会的分工强制发展成为相互之间必须 *** 的私人所有者。但是,促使他们发生这种关系的活动,是生产产品的交换,因为,只有通过这种交换活动,才能使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以生产个体为单位的社会发生联系。但是,产品交换只是社会联系的中介,它只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因为,社会主义社会里也允许产品交换,不过,这种交换是社会有意识地统一了分配标准之后的交换,可以这样说,这种交换是对社会分配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是服从于社会主观情绪的一种私人活动,因此,它不会成为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它在经济学理论中所产生的作用,就像在幼儿园中,洛德和福里基两个孩子相互交换玩具一样,这种交换与他们的父亲在商店里购买玩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用钱购买玩具这种交换,是社会交换活动总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这种交换,社会才能实现生产共同体,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换活动,被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分化瓦解了的社会才能联结为一个整体。

如果马克思在某个地方说:在交换关系中,上衣在内部的交换要比在外部的交换具有更多的意义。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交换关系在一个有一定联系的社会内部要比在另一种社会内部具有更多的意义。因为,只有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产生社会联系的地方,即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使每一个人相互分离而又彼此制约的社会里,交换才能具有社会统一的规定性,才能行使指挥社会生产的职能。在可以对社会生产进行自觉调节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央机关自觉地决定生产的对象、数量、地点和人员,在这个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必须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总之,通过交换告诉商品生产者的道理,同社会当局必须将“自觉调节生产、决定劳动秩序”等道理告诉给社会成员是完全一样的。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和认识这种交换的规律。由这种规律必然产生出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生产调节,这就像在社会主义当局的法律、命令和规定中,必然产生出社会主义经济不受干扰的运行过程一样,不过,这种规律不是直接地规定人们在生产中的行动,而是以自然规律的方式通过“社会的自然性和必然性”来发挥作用。

因此,那些本来应该由独立的手工业者或资本主义企业家来回答的问题,也必须通过产品交换来回答。例如,商品生产怎样由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的交换关系是怎样产生及其变化的?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交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说,交换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在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社会就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社会,交换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量的关系。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交换的基础是支配交换的比例关系,即体现在交换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交换的基础则表现为主观意志的相同。在这里,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既不能成为理论经济学的考察对象,也不能进行理论分析。由于交换总是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察觉到这种区别。

社会产品必须进行变换,正是这种变换,使交换活动变成了社会物质变换的中介。尽管那些个别的或分散的交换活动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只要它能使社会的产品交换成为可能,只要它能促进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交换活动就能长期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生产是进行交换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交换活动,个人才能同社会发生联系,并在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果即社会的分配中获取其中的一个份额。

交换活动与整个社会生产的关系,使个别交换和分散交换冲破了偶然性和主观性的羁绊,变成了一种符合社会客观规律的事物,并成为社会物质变换的条件,于是,交换活动具有了必然性。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通过交换活动才能存在,而社会也必须通过经济上的交换才能成为社会,也只有在这种社会,交换活动才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分析对象。

那么,在这种社会,作为社会物质变换中介的交换活动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在这种社会的交换活动中,货物已经成为商品。所谓的商品,是指这样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不再只是用于个人的需要,而是用于整个社会,它的萧条和兴旺也不再是由个人的需求决定,它的命运可能比奥德赛的命运更加变幻莫测。在这种社会,货物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这些货物的生产者,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相互对立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货物作为劳动产品,不仅具有自己的自然属性,而且也成为了社会的事实。因此,我们应该去探索这个作为生产共同体即劳动共同体的社会的规律,现在,个别劳动已经成为这个生产共同体所支配的总劳动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已经成为形成价值的劳动。

事实上,交换活动是可以进行分析的,因为,交换活动不光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它在使个人需要变成一种工具的同时,把个人需要限制在社会需要的范围内。相对社会需要而言,个人需要是前提条件,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需要就无从谈起。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交换不具有集体主义社会中那种满足个人需要的职能,而是通过交换将个人需要纳人社会生产的范围,个人需要要想得到满足,就必须参与交换。在这里,交换只是表现物与物之问量的关系,而在交换中所置换的量,则被看成是社会生产总量中的一部分。社会生产总量由社会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问决定,社会是用全部劳动力来制造产品的统一体,而从事生产劳动的个人,则是社会统一体中的器官。在交换中,如果商品的量同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相等,那么,商品就可以按照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

如果商品交换的条件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相等的,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自己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并用这些生产资料制造出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那么,这种交换就是价值平等的交换。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大多数人的财产被剥夺,少数人垄断占有生产资料,这使交换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由于交换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关系,所以,社会上的不平等在交换活动中则表现为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价值的平等,而是生产价格的平等,劳动耗费的不平等被利润率平等所掩盖,这说明: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决定性因素,商品交换不再以等量劳动为条件,而是以等量资本为条件,商品不是按它们的价值出售,而是按它们的生产价格出售。

商品是物化了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活动中,这种劳动时间常用来表示物与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商品的价值,并不用具体的劳动时间来表示,也就是说,并不表示为8小时的劳动、l0小时的劳动或l2小时的劳动,而是用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一定量,即用来充当另一种商品的等价物。例如,20码麻布=1件上衣,其中,1件上衣就是20码麻布的等价物。这件上衣与20码麻布之所以相等,是因为上衣与麻布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物化,有了这样的物化商品,所有商品都可以相互作为等价物。

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这是由商品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人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这种劳动产品必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和社会关系,必须通过交换活动才能产生。因为,只有在交换活动完成之后,生产者才能够知道他的商品是否真正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他花费的劳动时间是否真正体现了商品的价值。

商品生产者不需要什么人以社会的名义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商品生产者要证明自己是商品生产社会的合格成员,只需拿出他用于交换的商品,通过这些商品,他可以向社会证明他的能力。因为,社会是将自己的事务建立在物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人和集体意识的基础上,因此,能够证明商品生产者能力的,就是社会的交换活动。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完成了交换活动后,才能证明他生产的产品是社会需要的产品,这样,他才能重新开始生产。在交换活动中,为了让一种商品能表现所有其他商品的价值,于是,一种特殊商品出现了,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在交换活动中,只有当产品互相交换后,商品生产者A和商品生产者8才能作为商品所有者与社会生产 *** 。事实上,当一件上衣同20码麻布进行交换的时候,这种关系便成立了。如果商品生产已经社会化,那么,裁缝的生产就必须通过交换来进行,这时,他不再是只同麻纺织者发生交换关系,他还要同更多的生产者发生交换关系。一件上衣可以同20码麻布进行交换,也可以同5磅糖、10磅面包进行交换,由于所有的商品生产者都将发生这样的交换关系,从而产生了无数的交换冬式,在这些等式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商品来衡量,这给交换活动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人们便开始固定地用某一种商品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随着这种商品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最后,这种商品便成为衡量所有商品的一般价值尺度。

……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